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分析

吴连君

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调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调研主体,均分A/B两组后并行相同的治疗措施。A组患者均为老年人且以女性为主,而B组则相对年轻化,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出发症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发病率差异显著,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为急性心梗的影响因素,其特征为随着年龄增长,AMI的发病率越高。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梗;临床特征

引言:急性心肌梗塞又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为AMI。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在实际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表现出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症状,且通过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无法有效缓解疼痛症状。除此之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进行性的心电图变化,可诱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在欧美较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的心肌梗死发病例数为150万,且近年来我国的心肌梗死发病率也存在上升趋势,每年新增心肌梗死患者约为50万人,当前现存心肌梗死患者约为200万左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间,共计收治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抽调其中的66例患者作为调研主体,均分A/B两组。A组患者均为老年人,且女性居多,以此求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研究开始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A组性别分布男性11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65-82岁,平均年龄为(75.22±0.78)岁;病程分布2.5-9个月,病程分布(6.12±0.88)个月。A组性别分布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42-74岁,平均年龄为(52.36.22±0.64)岁;病程分布4.5-11个月,病程分布(7.51±0.49)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考虑到参与本次调研的心肌梗塞患者均为急性期,且多数为老年人,故而护理人员需多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且保持室内的相对安静,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常规吸氧,并且结合患者生理结构构建静脉通道,接触疼痛,同时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而后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酌情加减量,具体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初始剂量为1次/d[1]。另一方面,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溶栓治疗,针对心肌梗塞发病6h或者12h之内的患者,首先检查其是否存在静脉溶栓禁忌证,若无禁忌证的话则可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具体内容为给予患者瑞通立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 mg /次,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推注 2 分钟以上,两次间隔为 30 分钟,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注射剂量为次/12h,连续注射5-7d一般情况下,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需要在一周之后显现疗效。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给予患者应急处理,有效缓解心律失常症状,避免患者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针对部分早期无禁忌症的心肌梗塞患者,医护人员可给予小剂量的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1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并以X2作为计量资料的校验单位,组间比较差异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发症状比较

结合表1内容所示,A组患者的不典型胸痛与无痛性症状明显高于B组,而B组患者的典型胸痛症状例数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初发症状比较 (n/%)

组别

例数

典型胸痛

不典型胸痛

无痛性

A组

33

5(15.15%)

15(45.45%)

13(39.39%)

B组

33

20(60.61%)

8(24.24%)

5(15.15%)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结合表2内容所示,33例A组患者存在16例泵衰竭,并发率为48.48%;8例心律失常,并发率为24.24%;9例心外并发症,并发率为27.27%;33例B组患者存在13例泵衰竭,并发率为39.39%;10例心律失常,并发率为30.30%;10例心外并发症,并发率为30.30%。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泵衰竭

心律失常

心外并发症

A组

33

16(48.48%)

8(24.24%)

9(27.27%)

B组

33

13(39.39%)

10(30.30%)

10(30.30%)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不难分辨,但是老年人部分生理特征的退行性变化促使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难度有所提高,从而增加了临床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现阶段,如何有效预防梗塞相关血管疾病的发生成为心血管内科的首要任务,如此一来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风险。当前心血管内科致力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研究,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发病症状不典型,前文提到,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难度不高,但是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首发症状不典型率已经高达73%,故而医护人员需明确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这一关键的临床症状。由于老年患者的各个脏器、功能等均发生了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其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2]。如此一来,当老年人合并糖尿病时,较易诱发无痛性或轻微疼痛急性心梗,而主治医生却较易忽略这一点。在临床诊断时,医护人员应当认真观察患者是否近期存在胸背部的闷胀沉重或气短、阵发性呼吸困难、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白粘痰或粉红色泡沫痰或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当患者存在以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患者存在无痛性心肌梗塞,及时落实下一步检查工作,例如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化验等等。

参考文献:

[1]陈媛,林尤斌,吴清柳,桂树虹. 冠心丹参滴丸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清MMP-9、sICAM-1及tPAI-1水平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2020,41(02):111-117.

[2]王华友. 超敏肌钙蛋白Ⅰ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应用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