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2

人性化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

韩永霞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某院儿科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7名作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6月起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将实施前设为对照组,实施后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方法。比较两组工作效能感及职业心理素质。结果: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3.36±0.81)分,高于对照组的(2.04±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能力(139.42±13.25)分、心理动力(31.42±6.96)分、心理品格(53.40±5.17)分、环境适应(44.57±4.73)分、自我适应(54.64±6.35)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19.21±17.56)分、(22.77±4.62)分、(46.62±5.04)分、(37.68±3.85)分、(45.26±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增强职业心理素质,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人员; 人性化管理; 工作效能感; 职业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人口基数大,门诊工作量大,任务繁忙,使护理人员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儿科门诊较特殊,儿童对疼痛耐受低,治疗不配合都导致护理困难,影响护患关系。故多数护理人员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甚至选择离职。因此如何减轻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门诊管理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某院儿科门诊工作的7名护理人员为对象,探讨人性化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参考,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某院儿科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7名,年龄41~55岁,平均年龄(48.37±2.21)岁;工龄21~34年,平均工龄(27.56±3.95)年;其中护师4名、主管3名。自2018年6月起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将实施前设为对照组,实施后设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管理制度,包括不准迟到早退、排班制度、按时参加科室会议等。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人性化管理。(1)弹性排班:在不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弹性排班。根据人流量,设置各岗位工作时间。对于加班护理人员,计算加班时间给予加班费或补充休息时间等。排班之前询问护理人员有无排班要求,尽量满足。(2)美化工作环境:对护士工作环境进行修饰,为护士提供饮水设备,润喉糖等。为护士提供休息室及配餐间,休息室提供沙发,床铺等,休息室应温馨,让护理人员舒适。(3)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引导其发泄不良情绪。评估护理人员焦虑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心理建议。(4)管理人性化:科室制定制度时征求护理人员的建议,护理人员提出的建议被采纳给予奖励。注重公平性,资源分配合理。组织团建活动,根据多数建议选择团建地点。每周可举行一次总结会,针对这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找出解决办法。

1.3 观察指标

(1)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比较:采用自我效能感GSES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GSES包括10个项目,采用1~4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分值越高工作效能越高。

(2)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比较:采用职业心理素质量表从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品格、环境适应及自我适应五个维度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142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1~3分3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说明职业心理素质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SE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SES评分比较

60612cd7b7942_html_dd509160cc2543fa.png

2.2 两组职业心理素质比较

干预前,两组职业心理素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职业心理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职业心理素质评分比较

60612cd7b7942_html_dcc0a0625f5ea695.png

3 讨论

儿科门诊流动性大,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呈多样化、复杂化,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大,再加上家属由于焦躁对护理人员发脾气,使护理人员产生消极的态度,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下降。因此探究合理的管理方式应用于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尤为重要。

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管理措施,以提高护理满意度,而忽视的护士自身对护理工作的影响,管理方式较为刻板,仅依据科室和患者需要进行简单护理排版和护理工作安排,填鸭式的及鞥教育未能体现人性化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证实人性化管理对提高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能,增强心理素质有一定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护理人员管理中,能够改善护理人员消极工作情绪,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护理人员最关注的就是排班和休息问题,通过调整排班制度,弹性排班能够满足护理人员排班要求,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充足,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积极性。护理工作繁重,良好的工作环境及休息环境使工作人员得到家的关怀,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还是份体力要求较高的职业,护理人员不停奔走,严重消耗体力,因此良好的休息环境可帮助护理人员补充体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人性化管理还注重对护理工作的心理指导,依据护理人员需求进行相应心理疏导,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变其心理状态,使其拥有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公平公正是管理的中心,一旦护理人员感到不公平,必定会影响工作积极性,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在公平管理基础上开展团建活动,实现管理人性化,不仅能够增加同事间的联系,增进感情交流,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对于护理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增强职业心理素质,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芳芳.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2):200-201.

[2]刘金梅.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13(2):277-277.

[3]徐秋香.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4019-4020.


韩永霞 性别:女

学历:本科

籍贯:甘肃兰州

职称及职务:护师

研究方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