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骆书丽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团泽小学 563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小学数学方面大多是“灌输式”教学,缺少提问问题的数学课堂是乏味无趣的。成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从而使学习氛围更加的活跃,建立新型的师生教学和养成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 高年级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研究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是多数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还是会经常运用具象性的思维模式。同时,小学生并不具备很多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也是较为匮乏的,不能够将数学知识中的精髓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这种问题在发展进程较为滞后的农村小学中暴露得更为明显,农村小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机会更少,思维方式没有在幼儿时期得到很好的开发,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全方位提高,在以后面对更为困难的数学知识时会面临更大的困境,学生会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并会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标的指导内容,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在问题意识的背景下,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敢问、好问的好习惯。

一、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通常情况下,数学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创设问题情境,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对其相关内容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与自身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性,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原有认知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增强。比如在学习《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星期天我和高老师一起在学校跑步,我沿着操场跑了两圈,高老师沿着学校中心的这个圆形花坛跑了5圈,同学计算一下,星期天我和高老师各跑了多少米?在课堂上,可以老师提示:我跑的距离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板书提示正方形的周长)高老师跑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圆的周长)将学校的实际场景融合到课上,可以更好地加深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期教学进行铺垫。接着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开始回忆,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相加。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认为圆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呢?不少学生开始动脑筋,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让圆沿着直尺滚动,并用小线圈绕着圆周,最后得出圆的周长。然后教师让学生测量不同直径大小的圆,比如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直径的圆,通过测量不同直径大小的圆,学生发现圆和直径的关系。最后,引出圆周率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掌握圆周长推导公式,而不需要刻意去记忆。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遇到问题和难题的时候,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保障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教育人员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分析学生学习具体情况,明确学生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中的疑点和热点,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启发引导,为学生问题意识的科学培养提供更为丰富的条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问题意识,进而保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画一个宽度为六米、长度为九米的教室平面图。在此过程中,在学生提出纸张不够大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导入比例尺。如教育人员可以利用旅行地图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通过深入观察旅行地图,实现学生探究心理的有效行程,进而让学生积极思维,找到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价值。教师并为以此基础进行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用数学眼光分析问题,能够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增强,确保科学实现学习目标。

三、小组互动学习,使学生敢讲乐思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在自己思考不出来的时候一味地找教师进行讲解是不现实的,并且在课堂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得不全面,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发言会拖慢课堂的进展,这时,小组互动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进行询问,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容易接受。在课堂思考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将意见进行整合,最后选出代表进行发言。最后在课堂积分的过程中,发言优秀的整个小组都会有积分,这样的合作形式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互相解答。

四、增强动手能力,养成提问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可以使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就强。例如,在讲授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圆锥,圆锥和圆柱之间有什么区别,再让学生研究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装沙实验,观察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不同之处,以此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来加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要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和更好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古丽塔尔·沙比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知识窗(教师版),2020(09):115.

[2]方彦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29):55-56.

[3]曹金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