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3

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对策探 究

杨欢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5

摘要: 近年来,建筑类应用型院校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专业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改善高等应用型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办学质量,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目前建筑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因此,对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应用型院校改革的重点。本文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重点研究和探索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内容组织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对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期对我国应用型院校建筑技术类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建筑;实践教学;基于工作过程;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青年失业率的不断增长、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界对高素质员工的迫切需求,“从学校到工作”(School to Work, STW)过渡的问题日渐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从政府、院校到学生和家长乃至行业、企业,都非常关注。“从学校到工作”是指“青年人由以全日制学校学习或相关的等效活动为主要任务,过渡到以工作为主要任务的过程。简言之,就是青年学生从专职学习过渡到全职工作的过程”。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都是较早开始探索“从学校到工作“的国家,它们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文针对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重点研究和探索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内容组织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对策,材料丰富、内容详实。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构成、核心课程的选择与整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方式。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对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我国应用型院校建筑技术类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对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开发,提高我国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程理念与思路

2.1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应用型教育上建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建造师、工程监理、房地产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测量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定额、预算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它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课程开发原则课程以房屋建造过程为载体安排课程教学,按照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来策划学习过程,依据建筑岗位职业标准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直接针对学生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目标,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融入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2.2 课程设计思路

(1)专业岗位分析(专业岗位作用、涵义)

为了对专业岗位进行准确定位,召开人才培养讨论会,针对建类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座谈。就应用型院校上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等问题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对本专业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出合本校学生的职业岗位和职业目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培养目标

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以施工员、建造师为主,辐射制图员、材料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岗位群,课程内容以施工技术为中心,通过工程构造、工程实训及施工实例的认知来提高课程内容的适用性,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方法。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一般规律,各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和工艺过程,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等。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建筑工程知识做好专业基础,进行工程管理及毕业后从事工程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内容确立

3.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有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及较强专业技能,又能在建筑行业领域从事一般的结构和建筑设计工作,具有组织施工和分析解决施工中一般技术问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剖析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能力是综合地运用建筑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建造适合人类生产与生活需要的建筑物。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和学生的初始能力,剖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确定。课程结构实现两个融合:将专业知识融合到项目教学中,将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在专业知识的选择上注意针对性强,在课程内容上注意了四个衔接:课程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与新知识、新技术相衔接;与人文教育相衔接。

3.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紧随市场需求,及时介绍新构造、新设备、新材料、新施工技术、增加科技含量,对信息量要求较高。教学的组织采用立体化方式,在利用传统纸质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实际参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同时,通过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通过项目教学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重在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契合职业岗位能力,融合职业能力要求”能的总体课程设计;构成以“能力培养任务化,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结构项目化,力验证综合化”的课程组织模式;形成“教学任务--授课模块--项目构成--综合检验”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形式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项目化,抽象难懂的特点,对每个模块均以实际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形成“布置引导任务--学生任务实施--任务总结与评价--现场观摩与实证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4.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特点,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有机结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法改革有机地结合,通过考核方法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化教师与学生间相互学习,鼓励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整体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借助辅助电脑软件制作三维模型和CAD工课件。采用动画、声音、图像、录音、三维立体图形等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大量采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的熟悉程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岗位综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强调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和对实际工程的处理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可以灵活地采用任务、模块融合,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施工现场讲解、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模型制作,企业兼职教师实际工程案例指导,学生课外工程专题调查等多种的实践训练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4.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开发制作融文字、图片、动画、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既适合在多媒体教室或实训室使用,又适合网上课件点播。课件采用来自于施工现场的实景图片以及施工过程的实景录像,使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的构造原理和节点详图变得容易理解,深受学生欢迎。例如我们拍录了砖墙、砌块墙等多类墙体砌筑过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墙体各构造节点的做法,再辅之以真实的施工现场实景照片,学生就不会将构造详图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去死记硬背,而是按照实际工程需要有选择地去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启发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

4.4建设网络教学资源

为提升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应不断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形和网络教学环境,实现了网络办公、网络教学。使学生可以方便地在宿舍使用电脑上网观看相关的教学录像、教学资料,完成课程练习,实现教学互动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也可利用多媒体实现模拟仿真工程图纸与工程实例的转化。

一旦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就可以满足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测试和交流。网络教学资源库应由教学文件资源、课程录像资源、习题库等组成,其中教学文件资源应包括课程授课标准、电子教案、PPT课件、电子图库、课程教学任务书、实训项目任务书、学习指导、习题库、试卷库等;课程录像资源包括课堂实录、案例操作录像等。习题库中主要是分项目、分任务编制的多套习题;电子图库包括常用图库、节点大样、图纸范例、规范图集等。

5.结束语

本文通过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得出实践课程教学应以突出课程整

体的能力目标和课程单元的能力目标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能力训练过程,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来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以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为平台与样例,探索应用型教育建筑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试图为我国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设样例。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81-240.

  2. 高洁,基于工作过程理论的系统分析[J]. 职教论坛,2005 (7) : 63.

  3. 徐国庆,基于工作过程初探[J]. 教育科学,2005 (8) : 56.

  4. 郑晓梅,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概述[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