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区村镇建筑地震灾害与抗震减灾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青海玉树地区村镇建筑地震灾害与抗震减灾措施研究

索昂江才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震台 815000

摘要:近年来,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日本等地出现的大地震,均表明了全球处于地震多发的活跃期。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位于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频发区。在汶川地震出现后,我国建筑物的抗震形势较为严峻。玉树地震的出现使得未来我国抗震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统计青海省玉树地区村镇地震灾害情况,对建筑物震害特点进行了汇总,并给出了几点抗震减灾措施,以营造出良好的安居环境。

关键词:玉树 建筑物 地震灾害 抗震救灾 措施

引言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强度为7.1级的地震,最高烈度达到了9度强,震源深度为33km,应县范围为3.58万平方千米,重灾区面积则达到了4000平方千米,极重灾区的面积为1000平方千米,遇难人数达到了2698人,失踪人数为270人,将近2万5千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多亿元,给当地人们造成了严重经的损失。其中以结古镇受灾最为严重,该镇平房几乎全部坍塌,楼房则超过一半坍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在地震灾害出现后,根据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青海省建设系统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灾后房屋安全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根据抗震规范设计和施工建筑要求进行的建筑物,即使是按照低烈度设防,在较高烈度区仍旧表现的较为良好;钢筋混凝土和纯木结构的建筑物均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另外,施工质量也对房屋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建设房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标准要求,优先选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类型,同时还要全面监管和指导施工质量,不断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将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1、青海玉树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村镇建筑地震房屋结构主要包括土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其中以土木结构占据的比重最大,城镇房屋结构以土木结构为主,砖木、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则占据了30%左右。在地震出现的过程中,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结古镇属于极灾区,其的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房屋全部坍塌或者是受损严重,还有超过80%的砖混结构建筑物和20%左右的框架结构房屋出现了倒塌。

1.1土木结构震害

对于玉树地区这次的地震灾害来说,灾区内的民房倒塌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以土木结构倒塌的最为严重,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伤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有:该地的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对于泥夯土坯房屋建筑来说,其建筑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取材方便,使得该地的传统建筑以泥夯土坯、砖木房屋为主。对于这种类型的建筑物来说,因房屋结构的抗震性差,极易引起粉碎性坍塌;另外,由于农房大都是农民自己建设的,为了节约成本,几乎不考虑设防问题,大都缺少抗震设计,受震灾的影响较大。

1.2砌体结构震害

①对于破坏的砌体房屋结构来说,由于选择的是空心楼板,大部分破坏的预应力空心板中选择的钢筋直径过小且表面较为光滑,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差,降低了空心板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受地震的影响较大;②部分砌体房屋缺少构造柱和圈梁,整个房屋的延性、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受地震波的影响,极易出现破坏,甚至是倒塌;③对于砖混结构的建筑物来说,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了大开间、大开窗等建筑形式,这种类型建筑物的整体性较差,一旦出现地震,极易出现破坏或者垮塌现象;④对于砌体房屋来说,其承重结构材料主要选用了空心砖或空心砌块,相关的抗震构造,如混凝土灌缝、砌体配筋、加设芯柱等措施严重不足,极易出现垮塌。

1.3 底框结构震害

对于底框结构的建筑物来说,若是出现刚度突变、变形能力不协调等因素,对于商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物极易出现损坏,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安全;底框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包括底框倾斜和开裂,若是底框上部是砖混结构,也会出现局部坍塌的情况;结构转换层处是底框损坏的主要部位,其主要原因是刚度发生突变后,,结构刚柔交界处的应力高度较为集中,柱子端有塑性铰出现,在底框和上部砖混的结合处是底框结构最为薄弱的环节。

1.4框架结构震害

对于玉树地区村镇的这次地震来说,地震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表现的较好,部分框架结构基本完好或者是有轻微破坏出现,受到的震害要比砌体结构轻;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震害情况受砌筑质量、拉结措施的影响较大;对于没有设置拉结筋的填充墙来说,因震害而出现了开裂,或者是倾斜、倒塌等情况。还有部分建筑物震害主要表现为底层倾斜或倒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底层有薄弱层出现,上刚下柔,使得刚度和强度均达不到标准要求。

2、抗震减灾措施

2.1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

在开展抗震减灾的过程中,若是单纯依靠地震监测预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预防为主、综合减灾进行结合,预防主要包括增强抗震的能力,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地震进行监测预报,不断提升人们抗震减灾的意识,不管是开展预测预报、应急救援,还是过渡性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应始终将预防震灾放在首位,始终确立 “防范胜于救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玉树地区村镇的综合抗震减灾。多部门合作共同对玉树村镇现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排查,根据国家相关要求鉴定抗震性能,针对抗震性能不足的建筑物需做好加固,针对加固处理后仍旧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建筑物需进行强拆。尤其是针对地震多发区域内的老旧建筑物,应采取强制性措施,加大排查力度,将检测鉴定工作做好,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改造。

2.2加强新建建筑物抗震设计

为了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需要采取多道设防的抗震设计,在对建筑及对应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都要在建筑物抗震性能达标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来说,应保证抗震性能同标准要求相符;针对重大建设工程及可能出现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需要将其的地震安全评价工作做好,并根据地方审定评价报告中确定的抗震防设要求,将抗震设防工作做好,针对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来说,如医院、商场、学校、重要交通枢纽等需结合当地房屋建筑抗震防设要求做好相关防震设计,应将多道设防措施进行结合,不断提升建筑物自身的抗震设防能力。对于丙类的民用建筑物,需要做好抗震设防管理,对现有的抗震审批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应一票否决未达到标准要求的建筑物。

2.3加强城乡自建房审批管理

结合多次地震造成的损害,地震出现对自建房屋的损失较大,因选址不当,再加上结构设计不合理及施工质量不达标,使得震害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相关部门应对自建房的规划布局、选址、设计和施工等加强审查、指导、管理,特别是要将重点放在加强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方面,针对贫困地区可以适当选用激励政策,始终确保自建房同抗震标准要求相符,将地震灾害对其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而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玉政[2010]15号,玉树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办法。

[2]潘从建,孟履样,张吉柱.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楼梯间震害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31(6):120.123.

[3]任晓崧,翁大根,吕西林.四川灾区砌体结构房屋灾害与中小学建筑的抗震设计[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4):71-76.



作者简介:索昂江才(1979.05),男,藏族,青海省玉树市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震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