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向新群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导入时拨动心灵情弦,点拨时点燃智慧火花,评价时“红肥绿瘦皆是春”, 简明清晰、饱含激励、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评价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当我们漫步校园,闻着淡淡的花香时,感受到我们老师课堂语言艺术带给孩子们身心的愉悦。比如,杨老师的语文课堂,一会引经据典,一会儿南腔北调,甚至还会来句英语,让孩子们沉浸在相声的魅力之中。再比如,王老师的那节经典的获奖课上,竟然有十几种不同的鼓励评价语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今天我也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导入时拨动心灵情弦

精彩的导入就好似一部交响乐的前奏,先声夺人,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其学习欲望。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王崧舟老师的课经常是一唱三叹,令听课的老师拍案叫绝。而他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也已经成为我们细细品味的范本。

师:出示万里长城的图像。(激昂地说)同学们,这就是万里长城。许多国家元首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有各自的感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不了解长城,你就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性格。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说,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同学们,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们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到很自豪。

生:我感到很兴奋。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兴奋的感情读全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赏析)看似简单的交流,其间,王老师用深情的语言对背景资料的介绍,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正所谓“入境始与亲”。对背景资料的艺术性处理,能够轻松而富有启发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点拨时点燃智慧火花
  要想让学生漫步语文美妙的园林,享受语言的美感,那么,语文教师的点拨语言(即提示语和过渡语),就要巧妙,教师的点拨要“点”明要害,抓住重点;“拨”正谬误,排除疑难。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在理解重点句时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在重点段的理解上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的方法,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韦老师在教学《给予树》的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她进行了如下层层深入的点拨:金吉娅在圣诞节送给大家什么礼物?(生:送给妈妈和兄妹们棒棒糖。)棒棒糖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物质的。金吉娅还送给了大家什么?(生:还送给大家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小女孩如愿以偿后的快乐。)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美好的精神品质。作者是用什么词语把这两方面联系在一起的?(生:不但……还……)那么棒棒糖和美好的品质哪一个更重要呢?(生:美好的品质更重要。)因而“不但……还……”这组关联词语中,“还”后面表达的意思要比“不但”后面表达的意思更近一层。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学会了一组关联词语的用法,更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本段、本篇课文的深入理解。


三、评价时“红肥绿瘦皆是春”

(一)评价语应简明清晰。对于要强调的某个方面,更要讲得清清楚楚。如:“你读得很流畅,又富有感情,若声音再响亮一点,让全班同学都听清就更好了。”“你们看她读得多么认真呀!简直被书中的语句所吸引。”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二)评价语可以饱含激励。  我在执教《我的老师》时点评杨蕊涵同学:“你有一双慧眼,把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罗巧玲老师的“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不是也有说错的时候吗?没关系,来,再说一遍。”刘丹老师的“你的音色真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如此鼓励、亲切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感染、不受鼓舞呢!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信自我,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评价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在教学《一次特殊的实验》时,我问:你从哪里看出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很多孩子都交流了具体的语言,可是,张宇轩同学起来却认真地读出了描写蛇的凶猛,给人惧怕的语言。她说,“虽然这句话正面描写的是蛇的可怕,但是她侧面就反映了卡尔施密特对蛇不惧怕,对科学的执着。”作为四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在班上引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我觉得她好了不起,于是像电视主持人那样鼓励她“此处应该有掌声”接着再补充“宝贝,你真不错,不仅能从正面去体会,还能从侧面去感受,你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真是太让人刮目相看了!”这样的点评既宣扬了回答语言要规范,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于是接下来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在不断锤炼、不断创新中才能活力常现、魅力常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长江出版社

[2]高洪民,孙华天《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