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陈美华

福建省漳州市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某一新知的习得常常以学生主体已有知识经验作为原型和依据。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落脚点和生长点的作用,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助力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摸清“底细”;激活经验;关注学生;


正文: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某一新知的习得常常以学生主体已有知识经验作为原型和依据。《标准(2011)》也指出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可见,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能否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想要让我们的教学有效且高效,必需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那如何让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摸清 “底细”,铺垫新知。

除了处于某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外,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仅指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还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简单一点讲,就是学生在新知学习前是否具备学习这一部分新知的认知水平?有哪些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对新知是否有所了解,了解到了什么程度?有怎样的思维习惯,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在解读课标外,课前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学生已知的,所欠缺的,困惑的内容,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教学除法竖式时,教学前通过对学生作了这么一个前测:

有15枝花,一个花瓶插5枝,可以插几个花瓶?

在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让学生尝试列除法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的除法竖式五花八门,但更多地受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列出如下算式:

(1) 1 5 (2) 1 5 (2) 1 5

÷ 5 - 5 -1 5

3 1 0 0

- 5

5

- 5

0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孩子能列出正确的除法竖式,经谈话得知,有的是大人有教过他们,有的是课前预习知道的。虽然能够列出正确的除法竖式,但是对于除法竖式,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知之甚少。通过这样的课前调查,我们就能把握除法竖式教学时需要突破的“点”——除法竖式书写的特殊性,注意与加、减法区分;结合操作过程,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通过对学生知识的现实起点的把握,不仅能丰富教学预设,完善我们的教学,更能使我们清楚教学的需要,有效、高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其次、激活经验,为新知松土。

学生的知识经验如电脑软件需要激活。只有被“激活”的知识经验才能成为一泓源头活水,为教学所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复习,情境创设,谈话,问题解决等形式来激活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引发冲突,激起学生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例如解决这样一道题:43.7×2.8+4.37×72时,如果直接出示这道题,大部分学生可能无从下手,只能老老实实地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我们先进行如下复习

⑴26.5×1.3+26.5×8.7

⑵73.2×0.13=7.32×( )

⑶43.7×2.8+4.37×72

利用原型⑴⑵,就很容易诱发学生联想。把原有经验融进第⑶题中,不仅实现了43.7×2.8+4.37×72=43.7×2.8+43.7×7.2(或4. 37×28+4.37×72)的转化,而且发展了思维。

电脑软件多而杂,且有病毒软件,学生的知识经验亦是如此。学生在生活建立起来的生活经验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有些偏差的,有些甚至是错识的。如:对立体图形“球”的理解,学生在学“球”之前已有所接触——“篮球、排球、足球……”这些都是合理,但也有学生认为“球”圆的,反过来,圆的就是球,这就有些偏差了,更有的同学把“羽毛球”归到立体图形“球”中,让人哭笑不得。所以我们在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同时,要防止这些不合理经验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关注不同,各放异彩。

课堂不能是“一言堂”不能只成为好学生的个人专场。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表他的看法,展示他们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教学这么一道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

例题:

红绿绿红绿绿红绿绿……

按照这样的规律,第16面旗子是什么颜色的?

基础知识一般的同学可能会按以往经验找出规律,继续画,直到找到第16面旗子这种较直观、形象的方式解决。

基础知识好一些的同学则可能把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和已有找规律的找规律知识相结合列出算式来找出第16面旗子的颜色。至于为什么这样列可能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最好的同学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能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式解答,还能讲出这样列的理由,更能点明要知道第16面旗子是什么颜色的,只需看余数。最后我们只要在他们的基础上总结出这类题的方法:找规律、几个一组,除法解答,余数判断。

在这的样的情况下,如果先让学生来发言的话,那很课堂将被这部分学生所掌控,我们将无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课堂生成受限,学生的知识建构可能脱节,以至那些中下水平的学生将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

因学生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经验也是在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课堂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知识反馈,并根据他们的反馈信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的出场顺序。让那些知道一丁点的学生最先出场,其次是知道多一点的学生,最后才是那些学习能力强,知识储备完善的学生做深层次的总结。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都有展示自已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强,主体意识也得到发挥。

总之,在课前摸清学生“底细”,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扎实我们的教学基础,给新知识的学习松土;课上激活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习得提供有力的生长点;课中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有意安排他们的出场顺序,架起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桥梁,让孩子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各放异彩。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成为新知识的落脚点和生长点,相信这样的课会是有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4]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作者:陈美华

工作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职称:一级教师

职务:教师

邮政编码:363000

电子邮箱:clg_2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