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致灾因子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3

社区致灾因子评估研究

史泾洮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


摘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开展有效的应急管理的重要步骤,风险管理是应急管理的起点。引入风险管理的应急管理模式和方法,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任务管理的优化。开展风险评估,首先要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综合国内各类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研究团队已经认可社会风险由多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方面构成。本文同样采用这一理论基础进行社区风险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社区 致灾因子 评估模型


一、社区致灾因子评估模型构建

对社区致灾因子的评估,分别对各因子的发生强度和发生频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1. 社区致灾因子指标体系(C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本设计参考这一分类标准,分别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三个层面建构社区致灾因子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自然灾害包括(C1):地震(C11)、暴雨(C12)、极端气温(C13)、雾霾(C14)、路面塌陷(C15)、山体滑坡(C16)等致灾因子。

事故灾害包括(C2):生产安全事故(C21)、交通事故(C22)、公共设施事故(C23)、火灾事故(C24)、煤气中毒事故(C21)、食品安全事件(C21)等致灾因子。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C3):偷盗抢劫事件(C31)、个人极端事件(C32)、群体性事件致灾因子(C33)。

2.社区致灾因子强度打分标准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类标准,本设计将社区内部各项致灾因子强度打分标准设置在1分~5分范围之内。

1分:社区内该项致灾因子没有造成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分:社区内该项致灾因子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微小

3分:社区内该项致灾因子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小

4分:社区内该项致灾因子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

5分:社区内该项致灾因子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大

按照指标解释和打分标准,运用专家打分法,请社区工作人员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打分。

3.社区致灾因子频度打分标准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类标准,本设计将社区内部各项致灾因子强度打分标准设置在1分~5分范围之内。

1分:该项致灾因子在社区内发生的频度为5年以上发生1次

2分:该项致灾因子在社区内发生的频度为3-5年发生1次

3分:该项致灾因子在社区内发生的频度为1-3年发生1次

4分:该项致灾因子在社区内发生的频度为1年发生3次

5分:该项致灾因子在社区内发生的频度为1年内发生3次以上

按照指标解释和打分标准,运用专家打分法,请社区工作人员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打分。

4.社区致灾因子等级评估

根据Peijun S等建立的“自然灾害风险水平矩阵图”(表5.1),社区致灾因子等级评估可以根据致灾因子发生的频率以及致险强度这两项指标所形成的风险矩阵来确定。在风险矩阵中,分别将致灾因子发生的频率以及致险强度这两项指标按照频率从低到高以及强度从低到高划分成5级。强度指标横向向右逐渐变大,频率指标纵向从上到下逐渐变大。整个矩阵从左上方到右下方等级逐渐变大,但是具体的值根据不同的研究会有所差异。

表5.1 致险程度等级评估矩阵(Ci)

强度(S)


频率(F)

1

2

3

4

5

1

1

2

2

2

3

2

2

2

3

3

4

3

2

3

3

4

4

4

2

3

4

4

5

5

3

4

4

5

5

5.社区致灾因子综合评价

在获得每一项致灾因子的致险程度等级的具体值以后,可以对每一项致灾因子的致险程度等级值(Ci)按照其相对应的权重(W

i)相加,确定社区综合灾害致险程度等级(C)。


二、社区风险综合评估

社区风险综合评估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种方法得到普遍的认同,综合风险的评价相对于承灾体脆弱性评估和致灾因子的灾变致险程度评估而言,更为复杂。

本研究为了保持研究的完整性,也为了对综合风险的评价方法做出一定的探索。本研究中的社区综合风险主要计算每一项风险给社区带来的综合影响,具体是,先将每一项致灾因子的灾害致险程度(Ci)和社区承险体的综合脆弱性(B)或者每一类脆弱性(Bi)或者每一项每一类脆弱性中的各项指标(Bij)相乘的基础上,再进行归一化的处理(将社区承险体的综合脆弱性除以5),最后乘以根据每一项致灾因子对脆弱承灾体的不同影响确定的修正系数ka(ka在0到1之间,包括0和1),即可获得每一项致灾因子的综合风险等级(Ai )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整体指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因此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本设计综合使用专家打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三种方法来最后确定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值。

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合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植,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第一步,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对社会治理问题的分析,按照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和隶属关系,形成的递推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表5.2 社区承灾体脆弱性模型建立

社区承灾体脆弱性

物理脆弱性

建筑物

空中悬挂物

各类管(线)网

救援、逃离通道

周围高危设施

经济社会脆弱性

人口密度

老年人比例

贫困及失业人口比例

流动人口比例

吸毒及其他(登记)人员比例

居民个体安全意识

经济水平

环境脆弱性

医护条件

救援力量

人员密集场所数量

大气污染

流浪猫狗



表5.3 社区致灾因子模型建立

社区致灾因子

风险因素

致灾因子

自然灾害

地震

暴雨

极端气温

雾霾

路面塌陷

山体滑坡

事故灾害

生产安全事故

交通事故

公共设施事故

火灾事故

煤气中毒事故

食品安全

社会安全事件

偷盗抢劫事件

个人极端事件

群体性事件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是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中对各组成要素重要性判断进行量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可通过向专家发调查表的形式,由专家对每一层次中各组成要素相对(两两比较)重要性给出一个定量判断,形成一个数值。据此构成一个判断矩阵R:


60826c8c4d25c_html_f70fba527c47dd1d.gif

第三步,层次单排序

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它是本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而言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基础。

第四步,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就是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对于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顺序进行,对于最高层下面的第二层,其层次单排序即为总排序。

第五步,一致性检验

为了验证排序结果的有效性,还必须对判断矩阵的评定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的一致性是对记分合理与否的一个评价指标。如记分明显不合理,则排序结果自然无效,但由于判断矩阵是由专家凭借经验模糊量化的,做到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一致性即为有效。为此,T.I.Saaty提出随机一致性比值概念,记成CR,当CR<0.1,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调整判断矩阵,重新计算,直到CR<0.1为止。CR的计算公式如下:

60826c8c4d25c_html_f59f15c8e962b71a.gif



参考文献

王宝明,刘皓,王重高.《政府应急管理教程》[M].国家行政学院出自动社,2013

夏剑霺, 上海社区风险评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