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建筑的适老化绿色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3

浅析老年建筑的适老化绿色设计

房俊臣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摘要:沈阳是东北的核心城市,也是人口发展迅速的大城市之一,在人口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沈阳为例,采用参照文献与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沈阳市现有的中老年人群进行调研。从生活、需求、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分析老年群体人性化的生活特点与空间合理需求。针对现代社会老年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汇总出老年建筑设计的特征,提出老年居住区室内空间与周边景观合理结合的设计。逐层分析老年人身心需求,同时与无障碍设计结合为原理,是综合管理的人性化住宅类型。此外,对于建筑中体现的视觉传达进行探索与研究,结合绿色环保材料分析更深层次的人性化体现。

关键字:老年人群;功能性;无障碍;适老化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观念的转变越来越明显,老年建筑可以使老年人独立生活,得到良好的服务和照顾。老年建筑是一个养老设施,允许老年人独立生活,并得到良好的服务和照顾,在老年人中越来越受欢迎。

现今我国老年建筑体系逐渐发展成略为完整的系统,但对比此领域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还相差甚远。开发过程中景观设施、绿化配置、环境无障碍设计、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整体呈现出对环境景观设计重视不够的情况。而老年人对环境、设施的要求特殊,只是达到基本居住使用要求已不能满足现状,因此,改善老年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服务群体目标以沈阳市现有的老年人群为对象,不仅从设计师的角度看问题,又要老年人的使用角度出发。以个人经验和总结老年人居住需求为切入点,结合发达地区老年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方法,对沈阳老年建筑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一、老年照料设施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本设计和功能设计在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目前的老年建筑设计是以功能设计的理念为指导,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感情需求。例如,每户的房间都不能完全隔离,避免老人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里。同时,我们需要设计足够的沟通空间来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我们亦应该考虑到,老年建筑的设计应具备医疗机构的设施,使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与日常的养护工作。

1.1功能性原则

能够照顾自己的老年人,可以自行使用所有公共设施生活在老年建筑中,可以自主地安排个人生活方式,配合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进行各种康乐活动。如果老年建筑的公共空间位置没有正确设置,流线将会太长,利用率也会很低。同时为了避免公寓内老人孤独感强烈,渴望与人交流并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还要考虑为老人提供种植蔬菜的场所。一方面不仅可以让老人打发闲暇时间,获得一定的锻炼和乐趣;另一方面老人还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蔬菜,既安全又可以获得心理的满足感。与此同时,无法照顾自己的老年人是居住在老年建筑的主要群体。他们因年龄增大而出现生理衰退,往往需要使用助行架、轮椅或他人的帮助。由于动作受到自身限制,主要活动空间集中在个人房间内,活动面积小于自理老人。对于他们的生活空间,我们不仅要考虑他们的生理需要,还要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整个环境空间中,此类老人与辅助设施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所以,在设计中也要包含辅助设施的安排。

1.2无障碍原则

无障碍是设计的一个必要部分。它不仅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总结了其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为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帮助提高公众意识与提高无障碍设计理论。这包括那些无法自理的老人和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设计中所包含的“T”形路线、曲型路线与直角路线为无障碍人性化设计标准提供了主要依据。这些概念确保了所有老年人出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在道路、公共空间和建筑物中,区域直线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产品时,老人应该使用自然姿势。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有限,有必要设计使用合理的动力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避免了单一动作的重复。无障碍设计不仅适用于那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且也适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可以自理,但不方便的老人。举例来说,需要使用手扶车自由行走的的老人,如果长时间重复同一种动作,会使老人觉得身心疲惫。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体基本尺寸,研究出特殊人群使用的产品,得到一个合理的、舒适的环境。同时在设计中要强调视觉信息高度、标尺与布局的合理性。

简单和直观在无障碍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去除杂糅部分让信息一目了然,使老年人在生活中加强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准确获取所需信息。

1.3空间设计手法

(一)居住空间

(1)客厅是房子的中心,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起居室里完成。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朝向良好、面积合理、使用方便灵活等要求。

(2)卧室是比较私密的个人空间。所以老年建筑的卧室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私密性与适宜的房间尺度,还要注意充足的光照,同时在每个房间配备绿色植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老年建筑卫生间的设计应适应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湖中健康性、舒适性、安全性等多功能并存。由于老年人的行动不便,而且许多老年人必须借助帮助完成如厕与盥洗,因此对卫生间的距离要求也更加严谨。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角度出发,卫生间区域要满足四个方面:足够的空间尺度、便利的通道、地面防滑处理、卫生间设施设计。

(4)为了贴合老年人群的人体工程学,还应合理规划门窗的设计。门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门外地面高差应小于1.5cm、安装横向与竖向把手、选择材料较轻的木板门。为使老年人操作方便,窗户的设计也应遵循老年人人体工程学,要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并固定上部咬合处。同时为保障老年人安全,窗户周围要安装防护措施,采用双层玻璃,既保温又隔音。

(二)灯光的运用

由于老年人视力减退,光照适应性下降,老年建筑住宅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光线和照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均匀和适当的灯光呼应可以稳定情绪并起到安神的效果。同时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要求,在设计室内的光线和照明时,也要提供充足的光线。通过特殊的设计,避免光线直接刺激到老人的眼睛,添加夜视灯防止老年人在夜间起床跌倒。

二、景观环境设计对老年人的影响

在室外景观设计中要提升景观吸引力,特色不突出、缺乏可识别性也是普遍问题。景观雕塑小品元素使用比率极低,环境中对景观视觉美感没有特别的考究,空间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因此在楼体周边景观中,可以通过增加精致小品营造气氛,增加使用空间的吸引力及设计感,烘托出主建筑与周边设施合理结合的设计特色。

2.1景观环境设计中对老年人生理的影响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其感知环境需求能力的退化是影响接受外部信息如视力、听觉等的最直接因素。老年人听力损失主要表现在短时间内听力不足和对高频声音不敏感。因此大多数老年人采取贴近交际对象的方式弥补听力损失,行为的特殊性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社会空间的规模和形式。年龄增长同时限制了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体现在行为动作缓慢、行动笨拙、反应能力迟缓。老年人在户外活动时很难适应运动激烈的项目,太极拳、太极剑等节奏舒缓的活动很受老年人青睐。所以在设计规划户外活动区时,对材料、空间、设施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2.2景观环境设计中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年子女多在外工作,因此使老人从内心感到孤独,担心周边环境对自身的冷落,也更担心自己的生活健康。因而更希望外界给予更多的关怀、支持和理解,渴望能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生活上喜欢安静,但同时又不希望寂寞孤独。因此在景观环境设计中,还要考虑交往习惯,创造适合老年人交流、活动的空间。有助于老年人安心生活,增强他们的情感归属感。

三、建筑中的视觉传达与适老化设计

随着视觉信息传达时代的到来与中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相结合,在老年建筑的建筑设计中,有很多方面不同于普通公寓。设计者需要在建筑设计中体现非凡的视觉传达信息,并将适老化的建筑设计与设计结合起来。

3.1色彩的合理运用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和情感需求,要分析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从而为老年人设计合理的室内色彩空间。从知觉角度切入,要结合空间基本元素——形态、色彩两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要使用辨识度较高的颜色,避免在示意区使用辨识度低的灰色系,为老年人创造更便捷的生活空间。由于老年人视觉光感敏锐度较低并且光适应能力下降,应以老年人的喜好为主,不应该选择太鲜艳的颜色,因为艳丽的颜色会刺激老人神经导致紧张不安,因此要使生活空间的色彩尽可能优雅。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1. 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颜色不宜过度,避免带来视觉刺激。

  2.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人们对色彩的喜好也会有所不同,在确定老年人钟爱的主要颜色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偏好。

  3. 满足室内空间功能要求,可根据空间功能的变化改变颜色,选择合适的色彩空间功能。在扶手,门把手和其他部件等一些突出物体的内部,刷出更高颜色的识别来区分墙壁。―提高视觉的对比度,避免磕碰。

3.2绿色人性化设计

生态环保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在绿色人性化的设计中,其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告别传统装修装饰,特别是对环境有益的装饰材料,坚决杜绝易发霉和易腐烂的有害物质的存在与有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有辐射的装修材料的使用。采用隔音、息声、易擦洗的节能环保的装饰材料。

老年建筑的设计虽然与普通建筑设计相同,但具体细节部位则往往适合于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尺度,例如:窗户的高度、入户门高度、楼梯长宽与空间公共设施等尺度的变化。采用畅通的格局,不仅可以减少老人的路径距离,而且还可以减少成本。装修材料秉承着以绿色环保设计为主要出发点,辅以软性包装为大量使用材料。由于老年人不喜湿凉,因此可以在宏观老年建筑适老化设计中使用地毯赋予石质地面上,可以降低硬质地面对老人安全的威胁。在老人可触碰的范围内,采用无锐角的设计手法,墙面可以使用软木层进行包裹,不仅可以解决白墙的视觉凄凉感,使空间变得温润,―还可以做到息声与保温的效果,这样更可以使老人安然入睡。

四、结语

由于面对国内现阶段老龄化严峻的挑战,居家养老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中国老龄化的进度和养老的旺盛需求,所以应该努力改进老旧不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并研究老年人心理、生理、行为等特征进行重造。抓住老年人心理与生理的特征,对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整合,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与适合于老人的空间尺度进行设计。完善机构养老的人性化建筑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结合服务对象和功能性为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规划,真正体现什么是人本设计,秉承着服务于老年“以老为老”的思想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晓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适老空间建设研究[J].住宅科技,2019,39(08):42-45.

[2]刘蓉蓉.无障碍适老性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15):31-33.

[3]康峰,张少敏.“适老居住空间”教学研究探索——社会代际群体互助模式户型设计解析

[J].建筑与文化,2019(08):42-43.

[4]綦岳. 基于既有建筑改造的老年建筑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5]王羽,王朝霞,王辛,窦治昊.适老建筑实验室[J].住区,2015(01):103-109+102.

[6]戴靓华,裘知,王竹.以医养结合为导向的适老照护体系与空间布局研究[J].建筑与文

化,2014(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