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

马思芸 贾云沙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牙周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单一因素不能引起牙周组织破坏,及牙齿脱落。这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但以往人们错误的认为只有到老年才会受到牙周病的困扰,其实从五岁开始,牙周病就已经开始发生了。牙周是否健康主要取决于细菌入侵和宿主防御机能之间是否保持平衡。

关键词:特点,病因,治疗方法,洁治术

中华口腔研究会在近些年做过一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牙周病在中国发病率极其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病率要高出很多。3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有90%患有程度不同的牙周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一般而言,牙周炎发展进程缓慢,可历经十余年或数十年。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或仅仅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极易被我们忽视,等到察觉出来就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状态了。所以,牙周病也被业界调侃为‘沉默的流行病’。

1 牙周病的特点

1.1定义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1.2主要临床表现: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可有疼痛,溢脓,口臭等并发症状。局部的并发症: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等等。全身影响一般较小。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某些风湿性疾病有一定关联。慢性炎症其反复发作渐进性发展,临床上主要以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为症状,渐而引起咬合创伤使牙齿移位,最后造成牙齿的缺失,剩余牙支持力差,造成修复治疗困难。

1.3主要分类

目前牙周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主要分为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青少年牙周炎和牙周萎缩等。

2 牙周病的病因

牙周病的诱因并不仅限于局部感染,它还可能是自身免疫病全身症状的组成部分。而牙周病的危害也远远超出口腔的范围,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

2.1局部因素

2.1.1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现已公认,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1.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

2.1.3创伤性咬合: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2.1.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2.2全身因素

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

3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3.1局部治疗

3.1.1龈上洁治术 通常采用超声波洁治术,洁治前如果患者牙龈红肿、出血较多,先给予口服抗生素缓解炎症,3 d后再进行超声波洁治术。菌斑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要措施,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点。洁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下一步牙周治疗的效果。所以对于牙周病,只有完善的洁治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龈下刮治等治疗。

3.1.2龈下刮治术 即根面平整术,一般在龈上洁治术后4周进行。通常采用手工龈下刮治法或超声龈下刮治法,分区进行龈下刮治,利用器刮除位于牙周袋根面得牙石和菌斑。在刮治后可使用药物处理袋壁以控制炎症。临床上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内,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0~100 mg/L),米诺环素能显著提高牙周韧带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从而促进牙周新附着的形成,有利于牙周创伤的愈合和组织再生。

3.1.3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 找出早接触或(和)干扰的牙和部位进行磨改,使患牙消除创伤,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健康。调合应在牙周组织炎症被控制后进行。

3.1.4对松动的牙进行夹板固定 牙周夹板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牙周夹板能将松动牙互相连接,并固定在健康稳固的邻牙上,形成一个咀嚼群体,从而分散合力,减轻患牙的负担。牙周夹板可分为暂时性牙周夹板和恒久性牙周夹板,暂时性夹板使用时间较短,一般几周到数月不等,待牙周组织愈合后,可拆除夹板。恒久性夹板与控制病理性松动牙和修复有关,患者需长期戴用。对于过于松动的严重患牙,已无保留价值的应尽早拔除。

3.1.5牙周病手术治疗 当牙周病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松动和移位脱落,就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切除性手术,重建性手术,及再生性手术。切除性手术包括牙龈切除术和翻瓣术,其目的是将病变牙龈组织和坏死牙槽骨切除,疗效彻底,但不良反应较大,可能使附着龈变窄、畸形等,在适应证选择上要慎重。

3.2全身治疗

3.2.1抗菌治疗 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常用药有甲硝唑、替硝唑、乙酰螺旋霉素等抗生素类药。

3.2.2支持治疗 积极治疗与牙周病有关的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心血管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缺陷等,并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牙周病的预防

4.1关键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坚持正确刷牙,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4.2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清洁牙齿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矫正不良修复体及矫治食物嵌塞,基本可治愈。

4.3补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4.4牙周病发病后应积极治疗,初期疗效尚好,晚期疗效较差,可丧失牙齿。

5 小结

现在牙周病成了大多数人牙疼的主要原因,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为避免以后的痛苦我们更要注重牙齿的保护,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现在去行动还来得及,不要等到牙齿掉光了才来后悔。

参考文献

【1】刘春秀、安峰 牙周夹板用于牙周病松动固定的研究发展,2007,24(7):71-75

【2】周伟群、朱靓、李军 牙周病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2008,3(35):221-222

作者介绍

马思芸,女,汉,2002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大专在读。

指导老师:贾云沙,女,汉,山东协和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