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调理脾胃

/ 2

针灸治疗 调理脾胃

姚进

西充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晋城镇安汉大道二段 98号 637200

中医理论认为,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脾胃为人体气血产生之根源,同时亦是人体元气形成之根本,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作用。其中,脾脏主运化、升清,而胃则主受纳、降浊。该二脏器均处于人体的中焦部位,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核心枢纽。当人体在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学习以及较大工作压力环境时,都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过度的食用肉制品类食物以及辛、辣、生、冷等食品时都会使人体的脾胃承受重要负荷,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调,甚至出现脾胃功能紊乱的情况。一旦脾胃不调,就会表现出食欲大大下降、腹部常感觉胀满、嗳气,同时伴有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另外,现代人的工作、学习普遍处于一种“久坐”的状态,这也会给脾胃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常导致脾胃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因此,认识这些问题,对于脾胃的调理非常重要。

针灸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于活血散瘀等症的治疗,同时也可用于一些特殊疾病的治疗,如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偏瘫等各种疾病的治疗。对于长期脾胃不调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常,针灸调理脾胃功能的过程并不是一两天就能见到效果的,而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通常要坚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另外,采用针灸调理脾胃功能时,患者一定要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否则不仅没有调理效果,而且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广大中医学者普遍认为,人体的脾胃功能好坏与众多穴位密切相关。例如,脾虚证的脾不健运与人体的足三里、脾俞、中脘三个穴位密切相关,而胃热证则与人体的足三里、太冲、天枢等穴位密切相关。因此,认识这些穴位与人体脾胃的关系,对针灸法调理脾胃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针灸调理脾胃的主要针刺部位包括头皮针胃区、天枢穴、子宫穴、内关穴以及足三里穴等穴位。根据患者脾胃的病情,选择对应的穴位周期针刺疗法,可在一个月之后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调理脾胃是中医论证治病的重要原则,而针灸治疗对调节脾胃功能有较为理想的功效,因此被广大中医工作者所采纳和运用。下面笔者就针灸对脾胃调理的功效如下几方面的深入阐述。

①针灸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症。中医理论认为,良好的睡眠与脾胃功能的好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当脾胃气血充足,则有利于睡眠,而当脾胃气血生化不足时,则会导致低质量的睡眠。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或降低,患者通常会在睡眠上出现这三种症状:1.脾胃健运失司,则会使患者往往睡卧不宁;2.脾胃升降失职,则会导致患者情志不舒;3.脾胃功能失常,则会导致患者神疲乏力。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方式和原则。虽然临床上治疗失眠症常采用药物治疗,但不管是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并不被广大失眠症患者所接受。而采用针灸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症,恰恰能改善这些不利因素。据中医典故记载,通过针灸脾经的隐白穴、三阴穴、公孙穴等穴位以及胃经的足三里穴、大巨穴、条口穴等穴位均可调理脾胃而治疗失眠症。特别是通过针灸人体的足三里穴,具有良好的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的功效,同时可以使患者入睡迅速,情志舒畅。

②针灸调理脾胃治疗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典型的因脾胃功能不畅而致胃肠道黏膜破坏所产生的疾病。这一疾病通常发生在胃、十二指肠以及胃-空肠的结合口等部位。临床研究证明,通过针灸疗法调理脾胃可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而且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具有副作用少等优势。对于针灸调理脾胃功能的主要穴位,大部分的研究报道都集中在中脘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上。而对于消化性溃疡伴有泛酸、腹胀、乏力等症状的患者,通常可采用中脘和足三里针灸治疗,同时配伍胃俞、内关和太冲等穴位针灸治疗。患者通过此法治疗后,其收到的效果也较为显著。例如,对于消化性溃疡伴有胃痛难忍的症状的患者,可在针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的同时,对患者的内关穴、梁丘穴和公孙穴进行针灸,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对于消化性溃疡伴有乏力症状的患者,可在针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的同时,对患者的内关穴、气海穴和公孙穴进行针灸,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这一症状。

③针灸调理脾胃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一种较为多见的病症,该类疾病的患者大多因长期不节制饮酒、胆汁外流以及菌群感染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腹部隐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针对此类患者,通过针灸调理脾胃功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这一症状。通常,针灸治疗所选取的重要穴位是三阴交和足三里等穴位。通过针刺这些主要穴位,对患者具有和胃健脾和扶正元气的功效。此外,如果同时结合健脾清胃汤等联合治疗,可收到更为显著的效果。据临床数据表明,通过针灸调理脾胃结合健脾清胃汤联合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到97%以上。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对调理脾胃以及治疗脾胃不调所引起的相关疾病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因此,作为中医针灸工作者,应充分认知到中医针灸在辨证论治和调节脾胃上的重要作用,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和认真总结,从而让我国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得到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