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结果分析

陈家芬 徐金 朱兆凤 刘林

首钢水钢总医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输血 感染性指标 输血前感染

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发现因输血传播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因此也给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保证输血安全,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对输血前患者的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指标进行检测,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本文即对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患者输血前相关感染性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输血患者1947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输血前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其中2018年628例,2019年675例,2020年644例。

1.2 仪器和方法

实验仪器:微量混合仪(广东汕头市金砂广播仪器厂WH-76A型)、洗板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DNX-96)、酶标分析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DNM-9606)、电热恒温水浴箱(姜堰市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00-B型)。

采集输血前患者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主要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试剂说明书进行,试剂方法:ELISA(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阳性结果见下表

  1. 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阳性结果

    HbsAg阳性

    [例( %) ]

    Anti-HCV阳性

    [例( %) ]

    Anti-HIV阳性

    [例( %) ]

    Anti-TP阳性

    [例( %) ]

    2018

    50/628(7.96)

    2/628(0.32)

    2/628(0.32)

    9/628(1.43)

    2019

    55/675(8.15)

    9/675(1.33)

    2/675(0.30)

    23/675(3.41)

    2020

    60/644(9.31)

    5/644(0.78)

    4/644(0.62)

    21/644(3.26)

    讨论

输血是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有效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循环缺血状态,降低失血性休克或死亡的发生风险。但是血液中会造成某些病毒传播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应该全面掌握输血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输血安全问题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因此,输血前必须对患者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准确检测,这样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2]

血液传播的疾病比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病原有以下几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会直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并且在潜伏阶段无任何症状,较难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很多没有临床症状,HbsAg为乙肝病毒外壳蛋白,自身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常伴随乙肝病毒存在,可存在于患者血液、唾液、汗液等中,是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力较差,会出现再次感染,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肝硬化以及肝癌。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一般患者在感染后无明显表现,较难发现。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因此在输血前应该对患者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引起高度重视,准确检测才能有效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输血前感染。

综上所述,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乔芳. 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医药与保健, 2018, 026(003):197-198.

[2]吴玲, 谷世娟.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病四项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010(0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