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用于川崎病患儿中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舒适护理用于川崎病患儿中的效果探讨

凌小玲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医院 , 福建 泉州 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川崎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97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49例)和B组(48例),分别实施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干预过程中,A组患儿相比B组并发症发生率及SAS、SDS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的安全性,维护患儿父母的良好情绪。

关键词:川崎病;舒适护理;患儿

川崎病是一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的儿童常见病,属于血管炎综合征[1]。该病对于患儿的主要威胁为引发冠状动脉病变,其并发冠状动脉了的几率约为12.23%[2]。除并发症威胁外,该病自身引发的皮疹、发热等症状造成的机体不适感还会引发多种问题发生,如患儿哭闹不配合治疗、患儿家属恐慌暴躁引发医疗纠纷等,因此需护理干预的有效配合。本研究针对川崎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3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97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49例)和B组(48例)。A组中男性61.22%(30/49)、女性38.78%(19/49),年龄1~9岁,平均(3.72±1.96)岁。A组中男性58.33%(28/48)、女性41.67%(20/48),年龄1~10岁,平均(3.96±2.0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纳入患儿病情符合《川崎病诊断指南》相关标准,年龄1~10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并排除单亲家庭及合并其他疾病患儿。

1.2 研究方法

对A组患儿实施舒适护理:(1)接收到患儿后立即针对其年龄段特点开展交流,以提高与患儿熟悉感。如1~3岁患儿与其玩简答的躲猫猫、拍手手游戏,尽量多的进行肢体互动;5~8岁可为其发放并共同阅览本院定制的“住院患儿”小漫画,使用符合儿童想象力的语言,向其介绍医院及后续相关治疗,使患儿在后续治疗中感受的熟悉感,并促进其主动配合治疗;8岁以上的患儿已初步建立自尊心并具备了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可在与其交流时多进行夸奖和认同,让患儿感觉自己被当做大人一样被尊重及认可,使其勇敢面对治疗中的每一个步骤。整个交流过程由护理人员引导,主要目的是培养与患儿间的熟悉感。(2)对患儿家属进行安抚,可利用移动端APP为其发放有关川崎病的科普文章及视屏,以降低其不安感。(3)随时监测患儿体温,在保证病房内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可以指导患儿家属采用温水擦拭患儿皮肤、冰敷患儿额头的方式为患儿降温。若体温控制不良,可由护理人员采用酒精为患儿擦身。若患儿仍不见体温降低,需遵医嘱用药降温。(4)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准备易消化、营养充足的食物,食物状态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避免食物划伤口腔黏膜。并告知其控制患儿抓挠皮肤,控制好患儿的指甲长度、勤为患儿洗手消毒,为患儿准备柔软浅色毛巾并定期消毒清洗。

对B组患儿实施用药等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焦虑(SAS)及(SD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2.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剂量资料采用(6096448944b8d_html_36046903a89a3735.gif ±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过程中,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SAS、SDS评分低于B组(P˂0.05),详见表1。

表1 相关临床指标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患儿并发症[n(%)]

患儿家属情绪(6096448944b8d_html_36046903a89a3735.gif ±s,分)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

总发生率

SAS评分

SDS评分

A组

49

1

1

2

4(8.16)

16.92±4.39

17.14±5.27

B组

48

4

4

6

14(29.17)

20.67±5.09

25.84±6.11

t





7.078

-3.888

-5.787

P





0.008

<0.001

<0.001

3 讨论

幼儿属于临床上的特殊人群,除机体发育不成熟,导致用药范围较小、用药禁忌较多外,其表达、沟通、情绪控制能力的不成熟也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川崎病为儿科疾病,患儿发病时一般年龄较小,对于皮疹带来的皮肤不适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多通过哭闹的方式表示自己的不良感受[2]。因此,患儿家属无法有效与其建立有效沟通,对于其哭闹行为也会做出焦虑、暴躁的应对情绪。此时,从医院的角度出发,患儿哭闹不仅不利于治理的顺利推进,家属处于负面情绪中也会增加与医生或护理人员之间的矛盾事件发生率。因此,本研究中的舒适护理主要是针对患儿及患儿家属心理感受的舒适而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儿及其家属的研究结果更加符合研究目标。究其原因为,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建立了一定的情感,使其在护理中情绪更稳定,而患儿的稳定情绪有利于改善其父母的情绪,到达稳定患儿家属情绪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川崎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的安全性,维护患儿父母的良好情绪。

参考文献

[1] 许琴芳. 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医药界, 2019(024):1.

[2] 赵芳. 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0(003): 38-38.

[3] 李小飞. 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母婴世界, 2017(003):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