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的利用与防护知识的普及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核辐射的利用与防护知识的普及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刘义保

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公众由于缺乏核科学与技术知识,加上某些舆论时常误导,谈核色变,产生核恐慌,一提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就关联到原子弹爆炸和核电厂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能利用和核技术推广。

1. 核辐射的利用与防护知识的普及

其实核与辐射无处不在,地球上的阳光就是太阳轻核聚变产生的辐射,通过大气层过滤透射到地球表面的辐射,另外,宇宙、宇生放射性核素衰变、陆地都能产生辐射,这些都是天然辐射,对地球生态能产生不同形式的内、外照射;通过人工产生的放射性核素或核反应也能产生辐射,核辐射是可以利用的,当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核辐射的利用和防护也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科学判断、精准施策,使核辐射利用利益最大化,尽可能降低或消除辐射剂量带来的潜在危害,这在科学上是说的通的,技术上也是能做到的。

根据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核辐射粒子或射线可以穿透物质或在物质中产生能量沉积,引起物质物理参量的变化,可以开发出核辐射的探测器及剂量装置等;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靶物质也可以吸收或反射射线粒子而不产生物理参量的显著变化,这种靶物质就是屏蔽材料,起到了辐射防护的作用。

核,物理意义上又称为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是自然界物质结构的微观层次之一,是构成原子分子的基本单元。原子核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不稳定的原子核会衰变,放出粒子和能量,这种现象又称为核辐射,核辐射粒子的能量在几十千电子伏特和十兆电子伏特范围,是原子分子激发辐射光的能量百万倍左右;另外,由于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都会放出巨大的能量,一个重原子核裂变放出的能量约200兆电子伏特,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能量的近200兆倍左右。

利用核能,可以研发核武器、开发核能和核动力装置;利用核辐射粒子和射线,在医学、工业、农业、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射线穿透性规律的医学成像诊断技术,从X射线光机到普通CT、再到螺旋CT,已普遍应用于医疗诊断,先进的SPECT和PET诊断装置也已逐步国产化;同样地利用射线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国内射线成像安检设备开发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海关集装箱检测、机场车站码头安全检查以及反恐检测等,确保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利用射线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工业无损探伤,辐照育种,材料改性优化和食品杀菌保鲜等行业领域。

核能是清洁、高效能源,核能发电是改善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开发核能、推广核技术应用,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化,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当然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生物效应,对生命健康或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如何有效的利用核能与核技术,造福人类和社会呢?我国按照国际标准和公约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国务院条例和章程以及国家标准和导则,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和部门,确保核设施选址、设计、建造、运行、检修及退役等活动的正常开展,强化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管理,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及与质量文化的融合,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2. 核物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我们认为物理学更加贴近对自然的了解和探索,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又发现物理学还能够拓展我们的胸怀,使我们能够具有更理性的思维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在助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完成秦山核电站生产实习,组织规划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的本科专业建设,规划核科学与技术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江西省高水平建设学科和示范性硕士点建设,一边教学一边提升我们教师自己学术研究的水平。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把关好教学环节的每一关,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同时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们贴近学生、寓教于乐,传授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思想和生活中,只要学生们遇到困难,我们都会耐心地解答、正确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铸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们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我们指导的研究生数十人,已经在核能与核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东华理工大学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的大学。从1956年创办以来,学校一直根据我国核工业的发展需求,为其输送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持。在20世纪80年代“军转民”的核工业低谷时期,我们学校也一直坚持核工业人才培养,保留了核学科得以持续发展的学科队伍和平台,保持着鲜明的核军工特色。

2005年,东华理工大学成立核工程技术学院(2016年整合为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这之前我们的工作重心是放在教学工作上,为东华理工大学的相关专业奠定学科基础;在这之后,我们则将一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学科搭建、学院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高校是科技传承、文化传播的阵地,所以在学院建立初期,我们就创新性地将核科学技术知识创新探知过程和中国核科技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艰苦创业的历程融入核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当中。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职业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学生。对此,我们有一套关于专业引导教育的程序。我们将这套程序总结为“三认三爱”,即帮助学生认识、认知、认同核专业,培养学生爱专业、爱行业、爱国家的品行。这是我们创建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第一个目标,在2008年就完成了相关计划,并于2010年使之成为国家特色专业。

我们的第二个计划就是培养卓越人才,为此,我们率领学院实施了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8年通过了核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此外,我们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将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核专业人才培养,把科技新成果不断融入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中,不断充实和拓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和教育的资源和条件,并亲自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训练与竞赛,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们认为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一个教学单位,其重心在本科人才培养上。而人才培养既离不开学科建设,也离不开青年教师的成长。学科建设对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核工程技术学院只有核技术及应用一个二级学科,其后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不但拿到了第2个二级学科——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还于2010年获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点,同时获批江西省高水平学科。

注重培育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我们学院工作的重点之一。青年教授应该做到 “三站三清”,其中“三站”指作为高校教师要勇敢站上讲台、精心站稳讲台、诚心站好讲台;“三清”指上课前清楚教材,上课时讲清知识,并要清楚学生是否听得明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的15年来,一直向着助力核工业强国建设的方向发展。随着2021年3月初两会顺利召开之后的大好形势,我们学院发展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契机,一定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