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罐车运行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罐车运行现状分析

朱晓智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310020

摘 要: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罐车是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主要工具。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的数量逐年增多,比带病运行”问题突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从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运输公司管理、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道路运输;常压罐体;质量;管理;安全

目前,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保有量40万辆,其中半数为常压罐车,每年有数亿吨液体危险货物通过常压罐车运输。但事故频发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恶性事故屡见不鲜,反映出常压罐车的安全管理还存有漏洞,监管机制不健全,运营管理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一、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

1)罐体出厂资料不完善、不合规、前后不一致、出厂监检证书不规范、监检单位无资质,无损检测报告存在造假嫌疑,大罐小标问题普遍存在,安全警示标识不规范。

2)罐体壁厚低于标准要求,GB18564.1-2006对采用标准钢材料的罐体明确规定罐体直径不大于1800mm时,其罐体厚度应不小于5mm;当直径大于1800mm时,其最小厚度应不小于6mm;当有横向撞击或翻到情况下,装有防止罐体破坏的保护装置:①罐体内装有加强部件,加强部件由隔仓板、防波板、外部或内部加强圈等组成,加强部件的垂直截面,连同罐体的有效加强段,其组合截面膜量至少为104mm3,外部加强件的棱角半径不应低于2.5mm;②加强部件的布置至少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相邻两个加强部件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750mm;相邻两个隔仓板或防波板之间的罐体几何容积不大于7.5m3,隔仓板或防波板的厚度不小于罐体厚度,防波板的有效面积应至少为罐体横截面积的70%时最小厚度可适当减小;非圆形罐体还需要结合其截面积确定其最小厚度。但是现实情况是厂家对罐体的保护装置理解牵强附会:加强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1750mm,相邻两个隔仓板或防波板之间的罐体几何容积大于7.5m3,隔仓板或防波板的厚度小于罐体厚度,均不符合标准要求,出厂的罐体实际厚度在满足不了罐体破坏防护装置要求的情况下强加套用了有防护装置的厚度要求,也就是说现在大部分罐体厚度在4.0~5.0mm,甚至还有低于4.0mm的,可能满足计算厚度的要求,但是不符合标准要求(这是大部分车)。

3)允许充装介质与公告不符;现在大部分车的运输介质与公告不符,且存在不同种类的车辆混装现象,有的公告是化工产品,但是装运的是汽柴油,还有是汽柴油的公告装运了别的介质等,非常混乱。不允许使用介质与公告不符是去年事故处理提到过的问题了,而且监管部门也出台了禁止介质与公告不符文件,山东临沂的交通部门和交警部门就出台了一车一介质的通知。

4)部分罐体呼吸阀设置的数量不够,标准明确要求分仓大于12m3时至少设置两个呼吸阀,很多分仓达到20m3,也是只有一个呼吸阀;还有易燃易爆介质罐体的呼吸阀要求有阻燃功能却装设普通呼吸阀。呼吸阀作为常压罐车的重要安全附件,不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装设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

5)罐体拖地接地带导线横截面积小于标准要求,导电电阻远大于5Ω欧姆不能有效释放静电。

6)装运易燃易爆介质的罐体阀门标准要求应安装不产生火花的铜、铝合金或不锈钢阀门,在运罐体部分车辆安装的是非金属阀门。大部分车辆存在以上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在危险品车运营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常压罐车的运行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急需对“老”车辆进行整治。

2检验机构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的危化品罐车民营检验机构大多只取了个危化品包装物的计量认证,且计量认证的项目少,仅仅四五项,不能满足罐体的检验要求。一个检验机构两三个人,没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做保证,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约束,职责不明确,总是把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投入和效益比例失常存在体制风险;检验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检验方法只是外观检查和几何尺寸的验证,对容积、结构、焊接质量等项目没有相应的检验设备出具数据支撑,罐体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检不出,发现不了,当然隐患无法整改,无法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和事故预防,存在技术风险;再有检验人员好多没有涉及这个行业,不知危化品行业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对检验的目的不清楚,一味感觉常压罐车不会爆炸无风险的认识误区,存在认识误区风险;检验盲区扩大和侥幸心理并存,检验机构之间无序竞争等因素导致事故频发的必然。

3运输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

危化品公司管理制度混乱,无车辆运行记录、充装记录,设备档案缺失,卫星定位跟踪不及时,一人多岗现象普遍且有脱岗现象,工作职责不明确,履职不尽职,履责不尽责,应急救援预案不切实际等。危险品运输车辆挂靠现象普遍存在,车主的素质差距大,制度的执行力差异大,管理很难做到一体化、整齐化;挂而不管的现象较普遍(且跨省挂靠严重),挂靠车平时疏于管理,制度的约束淡化,往往会出现混装、超载、超期未检等现象存在。

4减少安全隐患的措施

针对上文中所述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降低常压罐车的安全隐患。

(1)加强设计和检验环节监管借鉴国际先进的ADR管理理念和国内承压罐车成熟的管理模式,设立设计和检验机构准入门槛,实行设计许可/审查或型式试验制度、制造监督检验和在用定期检验制度,制定统一的检验规则,整顿现有机构,鼓励水平高、规模大的检验机构积极参与罐体检验,对于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坚决予以退出,以制度保证罐体设计和检验工作质量。

(2)危化品运输企业平时加强自己单位员工的安全培训,建立完整的培训计划与记录并配套安全知识考核制度,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培训咨询单位对员工安全知识与应急措施等项目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高单位员工的安全防患意识。

(3)监管部门加大对常压罐车检验单位所出具检验报告的抽查核准力度,杜绝存在虚假报告的现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与检验等标准体系,规范检验工作行为。

(4)因为危化品运输车辆大部分时间是由驾驶员和押运员来完成运输任务,他们也是车辆平时维护和紧急情况处理的第一线人员。因此,运管部门可以提高危险品驾驶员与押运员的从业资格门槛,还可以联合行业协会建立危化品运输驾驶员与押运员信用体系,对每个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职业履历和是否存在违规驾驶等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对行业人员能力进行一个区分,提高驾驶员与押运员不尽责与违规操作的成本。

5结语

目前,常压罐车运输行业不论是企业运输管理,还是检验工作和监督管理均未完全规范,不同的地区对其检验、监管具体内容与力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不断增加的常压罐车数量和常压罐车事故均使这些问题更加凸显。在解决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解决各环节现存的问题就能高枕无忧,而是需要各地方各级部门与企业加强互通协作,明确各自职责,规范各自的工作行为,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隐患与治理意识才是保障常压罐车运输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张磊,阮桢.100起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统计分析及消防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03):337-339.

[2]赵彦修,别凯.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金属常压罐车检验若干问题探讨[J].石油化工设备,2017,46(05):76-79.

[3]卜全民,童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01):73-76.

[4]GB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