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基础体能训练骨干培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军校学员基础体能训练骨干培养探析

1马飞 2侯孝江

1身份证号码 :21070319771202****

2身份证号码:62010319871019****


摘要:加强军校学员体能训练骨干培养是解决目前军校体能训练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目前军校体能训练中存在的组训力量不足、科学性不够、场地紧张等问题,从培训活动的方式、师资力量的保障、制度机制的确立等方面总结了体能训练骨干培养的方法途径,梳理了骨干培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军校学员;基础体能训练;骨干培养;方法途径

引言

当前,随着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推进,部队对军人体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军校学员作为部队军官的主要来源,其体能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在军校目前组训模式下,提高学员日常体能训练水平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组训、善组训的学员骨干队伍。同时,军校学员作为部队未来的指挥者其组训能力也是其在部队任职的必要条件。所以,提高学员的组训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能训练骨干队伍具有现实意义。

1.当前军校学员体能训练现状问题

1.1 组训力量不足

目前军校的军事体育教员普遍缺编严重,现有的教员力量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军事体育课的教学已是不易,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亲自组织学员每天1.5h的体能训练。而学员队干部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学员队的建设和管理上,其在组训方面不够专业,难以组织全队上百人的体能训练。目前大多数军校的日常体能训练靠学员骨干来完成,组训手段相对单一,组训能力有高有低,存在想训却又不会训的现象。

1.2 训练科学性不够

当前,学员骨干组训时存在训练资源利用率不高、训练伤防治不到位等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某军校学员中训练伤总发生率高达32.4%,在训练伤学员中,软组织损伤占42.1%,踝关节韧带扭伤或骨折占28.5%,肢体外伤占12.6%,膝关节滑膜炎及半月板损伤占9.1%,腰肌劳损占7.6%,总体上男学员伤病率低于女学员,低年级学员低于高年级学员。

1.3 训练场地紧张

军队院校多集中办学,学员相对集中,且军校都是下午后2节课组织体能训练,训练时间集中,这就导致在非训练时间场地没人用,而在训练时间场地又不够用的情况。而且大部分军校受营院布局的限制,想在现有基础上增建场地也是困难重重。

1.4 学训冲突明显

随着部队调整改革,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军校学员本科4年要完成3000多学时的文化课学习,课程安排多,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新军事训练大纲施行后,对军人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标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员需要投入更多的训练时间才能达到毕业条件。但学员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学习训练双重压力的增加就导致了部分学员难以同时兼顾到学习和训练。

针对目前军校学员基础体能训练的现状问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培养训练骨干队伍,提高骨干的组训能力和日常组训效率是解决目前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2.军校学员体能训练骨干培养方法

2.1 依托俱乐部开展培训活动

俱乐部是军校学员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往往能够集聚一批有着相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员。军事体能俱乐部不仅能够提高学员个人的体能素质和训练理论水平,还能有效地提高学员的组训能力。俱乐部成员具备一定的组训能力后,就可以回归学员队中担任组训骨干,让骨干从学员中来,到学员中去,达到骨干学员以点带面、训练效果从局部辐射整体的目的。

2.2 发挥校内教员的主导作用

在军校体育教员是最专业的组训力量,他们既有专业的知识,又熟悉学员的实际情况,能够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有效的训练。培养体能训练骨干要充分发挥军事教员的主导作用,邀请军事教员担任军事体能俱乐部的指导教员,在正常的军事体育课程之外,由军事教员为俱乐部成员另开“小灶”,着重强化成员的组训理论知识和组训方法技巧。军事教员与学员大队或学员队挂钩,指导挂钩单位的训练骨干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定期到挂钩单位指导训练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训练骨干的组训实践能力。

2.3 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授课指导

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授课指导是开拓训练骨干视野、提高组训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对校内师资力量不足的有益补充,从实践经验看,具有良好效果。高水平的校外体能组训专家具有系统的体能组训知识、掌握最新的体能组训理论和方法,定期邀请其来为训练骨干进行系统授课能够有效地激发骨干的兴趣、拓展骨干的视野。

2.4 组织灵活多样的竞技比赛

竞技比赛既能检验训练骨干的个人训练效果,又能激发骨干的训练动力和兴趣。在校内可以依托军事俱乐部组织针对某个科目的竞赛,也可以组织学员队或者队内连排班之间的单位评比竞赛,这类竞赛既能摸清学员个人的训练成绩,又检验了骨干的组训效果。在校外,可以组织训练骨干及训练成绩拔尖学员报名参加诸如半程马拉松、越野跑等比赛项目,丰富训练骨干和拔尖学员的训练内容,提高其训练热情。

2.5 提供及时的实践锻炼机会

体能组训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训练骨干只有组训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有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能力。鼓励骨干充分利用咕咚、KEEP等手机运动APP,借助应用中丰富的动画、视频等训练教学资源提高个人组训能力。训练骨干经过1~2个学期的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组训理论和技能后,学员队要及时提供机会让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大胆地让其承担组训任务。学员队可以定期组织训练骨干经验交流会,分享组训中的收获感悟和遇到的困难问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骨干实践能力。

2.6 建立合理的淘汰和激励机制

训练骨干在学员队的训练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全个学员队的体能训练水平。在实际组训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训练骨干工作,所以要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通过体能测试、组训考核、效果跟踪等方式,筛选出不适合继续担任骨干的人员,及时予以淘汰。另一方面,对于表现优异的组训骨干也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在综合素质评定中加分、进行优秀组训骨干表彰等,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激发训练骨干工作的积极性。

3.骨干培养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3.1 要注重完善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一项工作能够长久坚持的保证。在制度层面上要对训练骨干培养的各个方面加以规范,从培养的责任主体、周期时长、方式方法、流程步骤、教育管理、考核认定、激励措施、相关保障等各方面明确骨干培养的要求和规范,并将其固化到规章制度中,这是骨干培养工作能够长久高效坚持的基础。

3.2 要注重调动骨干积极性

训练骨干带训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整个训练的效果。要保护好骨干组训的积极性,一是要做好训练保障工作,比如场地、器材、医疗等的保障,消除骨干组训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及时肯定骨干的付出,对带训效果明显的骨干,及时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充分肯定骨干取得的进步,激发骨干工作的动力。

3.3 要注重训练资源向骨干倾斜

由于军校训练时间、场地较为集中,训练资源相对紧张,要想保证训练骨干培养的质量,就要把训练资源适当向骨干倾斜。指导教员安排上,要优先选择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教员;场地器材保障上,要优先满足训练骨干培训的需求,尽可能建立专门的训练室,配齐常用的辅助训练器材;在日常管理中,学员队要给予训练骨干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方便其开展训练研究工作。

结语

按照新大纲要求,军校学员每天要进行1.5h的体能训练,训练科目相对固定、训练时间较为集中,训练要求较以往提高很多。针对目前军校训练实际,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白飞.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培养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戴金东.加强基层部队军事体育训练骨干培养的思考[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