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朴林梅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并为了预防输液微粒污染制定各种预防措施。方法 准备2瓶中药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各1瓶,高分辨电子显微镜 1 台,将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与1瓶中药注射液进行配伍,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找到了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并针对引起污染的来源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结论 输液微粒污染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危害极大,往往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反应。建议在患者输液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以提升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因素;预防措施


在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输液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输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使不溶性的微粒通过静脉输液的途径进入到了患者体内,从而诱发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的康复受到极大的危害[1]。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预防微粒污染有效措施日益受到医疗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本文就有关方面进行实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院的实验室中的操作台上准备2瓶相同浓度、相同材质的中药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1瓶,浓度为0.9 %,葡萄糖注射液1瓶,浓度为0.9 %,高分辨电子显微镜 1 台。我们把中药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作为观察组。把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作为对照组,两组的温度、储存环境及注射液配伍误差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用特定的器皿将两种配伍完毕的注射液分别取10份,每份1毫升,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输液微粒的大小并计数。此处输液微粒主要是指不同的输液溶媒反应所产生的微粒,观察者通过显微镜对两组样本进行多次的观察后对能确认的微粒进行测量和计数。

1.3观察指标

在显微镜观察的前提下,计算微粒的数量和直径。

1.4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18.0分析,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配伍注射液在经过多次的观察计数后,观察组产生的输液微粒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生的输液微粒数,详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注射液配伍所产成的微粒数比较分析(x ±s,个)

组别 检测数量 微粒数

观察组 10 10.3±2.1324

对照组


10


15.3±3.143


t




0.28


P




<0.05



3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其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临床治疗的效果。从上述实验中可知,输液溶媒选择的不同,其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量也不同。不溶性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将终身存在,不能被溶解和代谢。因此,在国家颁布的药典中,对静脉注射夜所含不溶性微粒数量的标准做了严格的规定。我们的实验结果只是不溶性微粒产生的一种因素,在实际静脉输液治疗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输液微粒污染,例如多种药物发生配伍禁忌、药物制作工艺的不同、药物成分的复杂构成等。由于输液微粒在人体内存在的状态,其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危害[2]。所以,我们的医护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输液微粒的污染。根据微粒来源途径的不同,预防措施也不尽相同。本实验微粒增多的因素是由于溶媒的不同,所以在输液时应正确选择溶媒及用量。严格意义上讲,输液的操作环境应当是无菌、无热源的。其输液所含的微粒数量应当符合国家发布药典的规定。所以,在选择溶媒时应把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物溶解度作为选择依据。例如,苦参注射液最好的配伍是氯化钠注射液,如果其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伍将会产生更多的不溶性微粒,其原因是氯化钠注射液的性质稳定,在与苦参注射液配伍时很难发生化学反应,但葡萄糖注射液的性质却恰恰相反,以至于不溶性微粒数增加。总之,中药注射液在使用时最佳的配伍注射液是氯化钠注射液,即生理盐水。除了溶媒的正确选择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措施可以预防输液不溶性微粒的污染。例如,临床实践证明,多种药物的合并使用往往会使输液瓶中的不溶性微粒成倍增加,导致输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升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药物配置时,应对药品的药理作用进行熟悉,并仔细阅读说明书,详细了解使用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是不能随意配置的,在没有进过科学的验证时,严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配伍使用;在实际输液时要注重输液器的选用,普通的输液器与精密的输液器相比,在过滤输液微粒的作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普通输液器的过滤介质孔径较大,只能截留直径较大的微粒,而精密的输液器所使用的过滤介质的孔径只有3 tan,从而对药业中微粒的滤除性效果极佳,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微粒进入人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输液微粒的污染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存在着极大的影响,医疗工作者要仔细分析微粒的来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输液微粒通过输液器和静脉进入人体,已收到输液治疗方法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闫海霞.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针对产生静脉输液微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3(6):115-117.

[2]石崇爱, 陈凤莲, 詹月敏,等. 药物配置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分析及控制措施[J]. 海峡药学, 2016, 28(10):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