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及思考

王飞


彬州市水利综合执法大队 陕西省 彬州市 713500



摘要:近些年,在我国高速发展下,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道作为乡村重要的水利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生态促进作用,并进行了河道治理改造以及各项保护水环境工作。采取提高村民认识、做好地方配套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河道进行长期动态监测、重视清淤及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使河道治理改造与地方乡镇布局相配套,起到对村民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实现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对策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源。但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废水、废物的排放造成河道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了河道水环境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健康发展。彬州市在多年河道水环境治理中总结了一定的治理经验,面对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污染,仅凭借化学技术、物理技术难以根治河道水环境问题,因此近些年主要采取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技术组合的方式改善河道水环境治理质量。

1河道生态治理的意义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由此便带来了大量的生活污水,而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化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只要每天工厂生产建设,就可能会有大量的工业废水从工厂里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进其周边的河道。这些现实存在的河道污染问题直接导致了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以往的河道生态治理中,一般都会采用裁弯取直、人工渠化等这些硬性措施来治理河道,但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治理办法根本不能从源头上真正解决实际存在的河道生态治理问题,只会导致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而使得河道逐渐丧失排涝、行洪等基本生态能力,那么有效地净化水源、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河道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等就更是无从说起。因此,要做到的首先就是尊重城市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与河势流态,不随意改变河道内河流的流向,进而再建立起新型的河道生态治理模式。

2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产业化规划不完善、排污处理与乡镇发展不能同步开展

目前,农村的产业化布局和城镇化发展规划还不够完善,尚处于探索阶段。各个地方都是以鼓励产业化发展为前提,相关的监督治理相对弱化,即“重开发轻管理”。在此过程中,配套的水环境保护方案更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没有放在重点配套范围内,相关部门的监管也没有得到切实开展和落实,容易出现水资源治理的漏洞和偏差,造成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流于形式。

2.2河道内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差

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自然地将城市内河道视为天然的污水排放区。例如,城市内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工厂在生产建设中私自或盲目违规排放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在下雨、下雪等自然天气下形成的地表径流都会将地表的污染物冲刷进河道内。这些污水流进河道就会导致城市河道内水体质量直线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水体的整体流动性,进而使得水体的自身净化功能普遍下降。长远来看,这些不同来源的污水对河道内水质所造成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少成多,所造成的水体污染也会对附近的渔业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此外,若用这些受污染的水源对农田进行灌溉,同样会造成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流失,甚至还会影响到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进而威胁到食用这些农作物产品的人的健康。

3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的保护对策

3.1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村民水环境保护观念

部分地区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无意中造成了对河道水环境的污染。各级部门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通过广播、互联网、走入乡间的课堂,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造成水污染对土地和环境带来的危害,以及对饮水、种植、养殖乃至后代健康造成的伤害。传授村民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排放的方法、并对重大污染源进行治理和公示,不断改进村民生产、生活用水行为。

3.2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企业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有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对于新建的商住住宅、商务楼、写字楼、中大型商场SOHO及市政工程建设必须采取雨污分流,并规划好相应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另外,还要继续严格贯彻执行河长制,加强河道及周边建筑的统一管理,确保环境和防洪安全。多开发河道内的水景观设施,让人们可以在闲暇之余到河边观赏河道内的景观,进而增强人们对河道生态治理的认同感。

3.3水体自净化

水体自净化技术主要是用作强化河道水环境自然性能,其中的核心技术是生物控制法,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通过增加水体植物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可以起到河道美化效果,维护河道水质;沉水植物可保持河道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稳定性。水体自净化的核心是修复河道自然生态,发挥河道的自净化能力,并保证污染增量低于自净化效率,加强河道能量、资源的良性循环。河道潜水区域可以设置一些水下草皮,而渗水区域设置水下森林。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沉水植物根系扎入到底泥中,用于吸收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二是提升河道水体硝化、反硝化速度,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三是提升水面悬浮物沉降率,抑制底部物质悬浮,控制底泥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向水体中释放;四是光合放氧,加速河道水体中营养物质、重金属快速沉积;五是化学感应,沉水植物在水体生长中会生成一些酚类化合物,可以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除了上述的植物净化措施,还要搭配水生动物净化措施,如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通过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可以进一步完善生态链,其中底栖动物可起到过滤、沉淀作用,将河道底部的残渣、腐蚀物清理,减少营养物质释放量,而螺类、虾类、浮游生物可以食用腐殖物、绿藻等,提升水体的清澈度。浮游生物以绿藻为食;鱼类以浮游生物、螺类小虾为食;小虾螺类以鱼卵、腐蚀物为食,这样就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生态链,强化水体自净化能力。

3.4水安全达标治理

水安全问题永远是河道治理不变的主题曲。经过多年发展,彬州市主要河流基本完成河道综合整理,其防洪能力已达规划标准,但依旧存在一些小支流的局部河段行洪断面无法满足相应的防洪标准要求,在河道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时,需同步考虑河道行洪安全的复核,对不满足行洪安全的河段须结合景观布置进行河床拓宽或河岸加高等处理措施。特别是为保障河道水质,在箱涵内铺设沿河截流管等设施将缩小箱涵的行洪断面,对河道行洪安全影响比较大,因此更需要对河道行洪安全进行复核。水环境综合治理最终的方案确定需结合生态景观、行洪安全、水质保障等多种需求进行选取。

结语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通过采取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水体自净化等措施,多方面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特别是加强河道水体自净化能力,有助于维持河道水环境的长时间平衡,减少人、财、物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成.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2):288-289.

[2]张耀勇.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解决措施[J].节能与环保,2020(4):24-25.

[3]罗婷.优化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2):33.

[4]房睿.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研究[J].化工管理,2018(2):124.

[5]朱民政.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江西农业,2018(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