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班级的科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3

自主管理班级的科学实践

李腊华

广东省 深圳市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16



现在,大多数的班主任在思想上已经接受了自主管理班级的观念,深知民主治班理念根据的是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懂得自主管理就是让学生自已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得并不彻底,因为有些班主任觉得这个度不好把握,有时变成了美其名曰的开放式,收不到实效,有时还不如事必躬亲的保姆式和高压高管的警察式的管理见效快。为了领导的好印象,为了年末的评优评先,也渐渐有些无奈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主管理班级呢?有没有一套可以遵循的模式呢?我就多年的治班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自主管理班级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定目标

刚开学的前两周,是目标教育周。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学校和年级组的整体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班级目标自定个人目标,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自定小组目标。个人目标分近期目标(月目标),中期目标(期中期末),远期目标(长远目标)。提醒学生一个阶段结束时,引导分析你们的目标实现得怎么样?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目标是动态的,在学习生活中,还可以不断地调整,以便更符合自已与班级的期许,体现目标管理的方向性和激励性。

2、实行“班委竞选、轮值制”

班委的组建通过自荐和他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后,再由全班同学投票产生班委会,班委会通过班干部轮值制度对班级实施管理。

这两种制度的实行,从机制上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主体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的舞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

3、让学生自定班规

班规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在每一位同学的直接参与下制定集体生活的规则。

比如,班规的某些条款不一定全是学生提出来的,也可以班主任提出来的,但是要让学生参与讨论,要让学生明白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为了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这种利益概括为四点——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比如课前准备的规则,讨论中,学生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做正确的选择。这样让学生用自已制定的制度来约束自已,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

4、班级事务实行“包干负责制

班级大大小小的事务管理坚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原则,由学生商议决定轮换时间,班级卫生工作、服务工作,岗位明确,责任到人。比如清洁值日表中确定每个学生的岗位,其中小组长是最累的,定期轮换制就可以让每个孩子去体验一下其中的辛苦,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只有人人参与,学生的责任心才能得到培养。

5、让学生自已主持班级重大活动

比如学校科技节、英语活动月、体育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实施,我们班主任就可以“袖手旁观”,放手让班干部来负责组织、实施和总结。能让学生说的道理就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事就让学生做,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活动受到教育和锻炼。从根本上打破班级活动中的“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年级组和学校的各种评比与竞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必须让学生经常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团结的力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年级组和学校的各种评比与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班兴我兴,班耻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7、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讨论争论中接受自我教育

学生既然是班级的主人,就应当参与到班级一切活动中来。不论是班规的制定,还是班级活动的设计方案等,都应当由学生发出自已的声音。

班级出现的问题都是有利的课程资源,经常组织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班会,设计专题讨论,通过讨论和争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我们曾先后开展过“深中龙小小学生的形象”“对抄作业现象的看法”“早恋的危害”等专题讨论。

班主任给学生支点,给学生平台,对学生充分信任,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使之在亲身实践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自我教育。

8、实行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考核制

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具体实施对全班每个同学的品德行为规范考核工作。班干部根据分工,对每个同学的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周、月、学期、学年考评。班干部接受同学和班主任的考评。

9、建立“班情交流会”制度

班干部通过定期召开(两周一次)由本班所有任课老师和学生代表参与的班情交流会,分析学情、教情、班情,及时反馈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意见、建议,形成民主、团结的班集体。

10、自定一套规范的话语系统

班级的活动让学生自定一套成熟的话语系统,谁主持,流程如何,谁小结,有章可循,体现班规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比如放学路队有放学路队的话语系统。比如,违反班规有违反班规的话语系统。本周有若干个学生迟到了。话语系统可以是:先由班长先作开场白:下面是我们( )中队的“一天一反思”活动时间,原因是( ) 。然后说下面由( )小组( )同学作深刻反思,请大家认真倾听。下面由该小组的小组长反思,请大家认真倾听。小组长反思完毕,班长作小结,宣布按班规第几条作出处理意见,最后引导大家齐背一次班训,将“班兴我兴,班耻我耻”的理念注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各种话语系统注重的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性管理,充分体现自主管理的规范性。

二、处理好民主管理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1、放与收的辩证关系

“放”就是放手,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活动的讨论、决策、处理和评价。

自主管理,我们必须切实放手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充分信任学生,把自已藏在幕后。但是这种“放”是建立在“收”的基础上的,千万不能把“放手”管理变为“放任”管理。要从替学生干,到只干自已的,到吩咐学生学着干,有一个收放自如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始终不能丢失。

比如:某班主任放手让学生设计,组织啦啦操排练。结果表演时出现全体举起右手,瞄准观众做射击的舞蹈动作,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还有的节目表演质量欠佳,班主任很没面子。究其原因是学生个个有想法,意见不统一;有的要参加校外培训,多次缺席排练等;有的排练中不认真,动作敷衍等。班主任既要“放”,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做班级的小主人;也要“收”,将全体同学的不同意志、心愿和想法都收拢到同一个目标上来,对影响活动顺利进行的行为及时有效地干预、疏导,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在放与收的过程中,形成“外松内紧,形散神聚”的效果。

2、懒与勤的辩证关系

“懒”包括手懒,嘴懒,眼懒。

现在很多班主任在学期末总结时喜欢说自已是个“懒班主任”,以“懒”自傲。因为“懒”表明自已管得少,学生自主管理了,轻松了,觉得那些下班勤的班主任就不是“自主管理模式”。

你真的理解了“懒”吗?看到学生上体育课时,几次忘了要关灯,手要懒一些,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遇到学生犯错误,班主任老师嘴要懒一些。此时应收起喋喋不休,收起道德说教。让不太会表达的学生去说,听他陈述过程;让特别会表达的孩子去写,写一写事情发生的经过。这些都是给学生留一个自我反思的缓冲地带。这就是嘴懒。眼懒就是要漠视学生缺点、短处,保持宽容态度。要相信“缺点不说渐渐少,优点不说不得了”,而不是“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跑不了”。当学生没有发现错误时,暗示他们去发现。当他们意识到时,眼睛就要闭起来,当作自已没看到。

懒是一种智慧。其实,自主管理虽然能把老师从繁杂的班务中“解放”出来,但并不轻松。班主任要勤于洞察班级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要花更多的时间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总结与提升。比如:反思刚刚与学生、家长进行的一次谈话过程,反思交谈的有效性;甚至是及时堵上自已惯性定势思维的漏洞。班主任要勤于一事一思,执着地着眼于学生和班主任自身长远的发展…….

3、多与少的辩证关系

“多”是指多观察,多倾听,多理解。

班主任要多下班,课间,班级活动中,多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分析心理变化,有意识地去倾听学生话语,少作或不作评判。在学生群体中去观察学生,会发现他们真实的另一面。这样的“多”往往可以发现问题,便于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工作方式,少走弯路。

比如:由于疫情原因,学校改作息时间,孩子们每天都有一节体育活动课。周二和周四的班干部抱怨中午午读不像以前那么安静了,有些学生很难管,班规似乎失去了作用。我仔细观察他们中午两点到校在干什么。发现来得早的同学竟然不知道做什么,闲谈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其中不乏平时很自律的学生。分析一下,应当是马上要进行的体育活动惹的祸。找他们谈话了解情况时,果然所有孩子说周二和周四增加的体育活动课是他们最兴奋的,从一早上学想想这事心里都激动。学校大队委也因为午读时间短,撤消了午读的巡查管理。孩子们身上又松了一道紧箍咒。

是的,我们当老师的却忘记了自已曾经也是个孩子,只想着冷冰冰的班规与评价制度。老师不忘童年梦,常和学生心比心。

“少”是指少干涉、少指示,少作评判。

学生能做的,尽量想学生做。老师少干涉了,学生的锻炼的机会就多了。比如,小组合作中有个猎豹队的评价组,小组上台展示后,都要有现场评分。班主任要求评价组的学生回去做个亮分牌,没作任何指示,不提任何老师个人意愿的要求。结果第二天,孩子们做的亮分牌五花八门,猛一看,与老师想象的差异太大。马上一反思,这不又是带着老师个人的主观想法看问题吗?反过来,看看学生做的亮分牌,小兔子形的,圆形的,还有翻页的,字体也各种各样,挺有创意的,还有的学生考虑到做个12分的分牌,用于奖励合作展示中表现最好的小组。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想到。而数字写得不显目的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会主动地去重新设计修改。

处理好多与少的辩证关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才能把更多的机会真正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去思考、创新和发展。

4、热与冷的辩证关系

“热”指的是对学生管理中的成功举措要热情表扬与赞美。“冷”指的是对待出现的问题要冷静思考与处理。

比如早读管理时,发现小班干部管理很有一套,读的方式多样,学生个个读得带劲,声音响亮,全班学生精神状态被他调动起来了,每每得到值日老师的表扬。而平常呆板引导管理早读的孩子也会纷纷效仿,因为学生的天性是不甘落后的。老师热情的表扬会进一步地激发班干部的潜能。

学生由于经验少,难免会在管理中出现一些小过失,这时他们在心理上会十分害怕批评,害怕老师评判他能力不足,也害怕同学的另眼相看。班主任怎么做呢?班主任此时要冷静,切不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要做学生的心理分析师。一方面分析这个问题中哪些方面是由于班级制度不合理引起的,哪些方面是由于学生态度引起的,哪些方面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欠缺引起的等等。分析后,私下谈话,多用“这个问题我也没想到”“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好”“咱们不妨妨听听别的班干部的想法”等话语来疏导学生心理与行为,在引导他们认真分析过失原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持续改进。既维护了他们的自信与自尊,还能使班干部之间互相学习,推动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5、约束和被约束的辩证关系。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把自已当作班集体的一员,置于学生之中,接受班规的约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做到。班规约束学生,也在约束老师。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有几个学生总是不在乎上课铃声,常常是铃声响了还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与老师讨论问题。刚开始表扬了他们的上进精神,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这样做,弄得上课前的几分钟,总是不断有学生急急忙忙往教室跑。我想着用什么法子来教育学生呢?有一天,我有意识迟到两分钟进教室,按班规我得罚扫一天的地。我学着著名的优秀班主任孙维刚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迟到了”。一放学,接受班规惩罚,抓起扫把扫地。有些学生看老师工作了一天,已经很辛苦,主动要求陪着老师一起扫。老师的行为营造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还密切了师生关系。后来,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越来越少,学生对班规的执行也不像以前那么随意了,“其身正,不令也行”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