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引领的课堂问题设计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基于目标引领的课堂问题设计例谈

郦淑萍

绍兴市元培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目前,在“统计”教学中,存在着统计知识和统计思想方法分离的问题,让学生失去了感受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的机会,也让其失去了发展能力和个性的机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投入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作为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从“有所体验”、“经历”到“从事”. 统计来源于生活,又直接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活动过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形成统计观念.本文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第六章第1第2时)为载体,粗略谈谈数学课堂活动中的“统计”教学.

1 学生活动的发生与分析

片段一 课堂引入

课例A

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ppt出示图片)

数据1:《中国好声音》第三期节目收视率2.8,以绝对优势位居同时段所有节目榜首,当晚重播收视率1.13,重播收视竟然超越了今年所有音乐类节目的首播收视,令人欣喜.

数据2:着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灯泡的寿命早已由过去的几十个小时,变成今日的十几万小时.

数据3:元培中学空竹社团挑战选手钱波、钱涛在“3米空竹双对抛”比赛中创造了60秒内3米对抛108次的好成绩,刷新了吉尼斯记录. 以798票的成绩入选“2014感动元培十大新闻人物”.

数据4:元培中学学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其中包括测量视力,初一同学的近视率以达到82.1%.

师:你能说说看看,上面四组数据都是怎么得到的吗?

生:调查.

师:获得这些数据的调查方法都一样吗?你能分成两类吗?

(学生感到比较茫然,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师启发:我们调查时范围都是所有人吗?

(片刻安静后,有学生举手.)

生:像1,2可能是抽取了一部分人进行调查的,3,4是根据所有同学选票和测试结果得到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对学校的活动参与也很积极.我们对所有考查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板书“全面调查”)而在许多情况下,因为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所以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板书“抽样调查”).本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调查》.(板书课题)

点评 从课堂中出现的学生思维的停顿就可看出,这样的引入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思维空档,不容易理解.所幸3、4两个例子是从元培中学学生经历的事例,学生停顿片刻还能回答出来.对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选择调查方式必要性的体验,更不能体会统计对自身生活的意义.

2 学生活动的设计与改进

下面我就难点突破的改进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的对比来谈谈

片段二 难点突破

合作学习

某地区今年约有12000名学生参加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了了解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600份数学答卷,统计分析每道题的解答情况.应怎样抽取这600份答卷,使所了解的数据具有代表性?

已知相关信息如下:

(1)每个考场有30名考生,每个考场考生的答卷装订成一叠,包装袋上写有考场编号.

(2)参加考试的同一所学校的各个考场连续编号.

建议先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抽样方案,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的抽样方案,并进行评议总结.

环节一 教师分析题目

课例A

师:在小组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1)每个考场有30名考生,每个考场考生的答卷装订成一叠,包装袋上写有考场编号.“订成一叠”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不能拆开来.

师:好,那么(2)参加考试的同一所学校的各个考场连续编号.“连续编号”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不能连续抽取.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能注意到题目中的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注意点进行小组讨论,给出合理方案.

(讨论不是很积极,大约进行了三分钟)

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先通过集体回答和分析把合作学习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解释清楚了.这样做,导致后来学生没有“合作学习”讨论的必要,合作学习形同虚设,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更没有通过“合作讨论”思维上的碰撞而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3 学生活动的探索与发展

我吸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又给出本节课课堂引入改进方案:

课例B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本节课的预习单子,想了解下我们班有多少同学完成了预习?你说老师该怎么调查?

生:叫没做好的同学举个手就行了.

师:好,像这种对所有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板书“全面调查”)

师:若老师想现在马上了解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呢?

1:全部收起来批改.

2:没有时间!还要上课呢!抽几个学生看看吧.

师:生1能考虑到实际情况很好,在许多情况下,因为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所以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板书“抽样调查”)

师:老师抽我们班成绩最好的五个同学的预习单子,这样合适吗?

生:不合适,这样肯定都是做的很好的,不能反映大部分同学的情况.

师:那老师该如何做?

生:比如抽我们小组的.

师:很好.这位学生注意到了不能随便进行抽样,并且通过自己的经验改进了方案.看来,很多时候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选择了合适的调查方法后还要有一个合适的调查方案,本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调查》(板书课题)

点评 老师的例子信手拈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谈起,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入手,寥寥数语就将两种调查方法的概念传达清楚,感受到两种调查方式的必要性,抛出抽样的要求这个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新知识,学得非常自然、轻松.

再次,在统计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地经历统计的过程.

(1)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统计的需求,选择好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在积极的探讨中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充满期待.

(2)每一次的活动设计的目的要明确,即活动的要求要细致,不然学生产生的很多资源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的.

(3)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很多时候当我们的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达不到我们所预设的目标时,我们不能把一切归于学生,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问题设计.

总之,统计是一项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学生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统计,学习关于统计的知识与方法.老师的的多种活动的设计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但统计教学要选用合适的活动.活动要现实而有意义,存在于学生的生活领域里;活动要适应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的阶段特征,既能有兴趣地接受、又能激活已有的统计活动经验.离学生现实过远的活动,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便于教、不利于学.一些平淡枯燥的活动,不受学生欢迎、激发不了学习热情.一些没有必要开展统计活动,体现不了统计的价值.某些过分“煽情”的活动,似乎学生喜欢,但其实会干扰学习心向.统计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设计,使学生对活动内容有兴趣、有热情,能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增加常识、丰富经验、全面学习.

参考文献

60b591f392307_html_5b93afa6e08deed8.gif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60b591f392307_html_87023d24d3aa653d.gif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0b591f392307_html_2e2b48b6c8d4c1d0.gif 李树臣等.对合作学习的思考60b591f392307_html_c9d466272d13f0cd.gif .中国数学教育,2009(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