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探讨

张海元

山西省孝义市下栅中心小学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032300

摘要:教育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目前来看,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任务组成,在此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所实施的教学需要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热情,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上来看,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小学科学教学的理念以及方法亟待创新,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创新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策略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以及启蒙性,现代小学科学教学主要的教学任务为普及基础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性是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要属性,实施性需要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来对相关的科学原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素质教育环境下对学科教教学的要求,强化科学教学的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应用科学,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上来看,部分教师对于科学教学的认知不足,忽视了科学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

1创新导学方式,促进兴趣养成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课堂导入环节的实施水平,对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所实施的教学导入方式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出发,以更加新奇有趣的课堂导入方式,促进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知识本身。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较为单一,所采取的教学导入方式尽管能够实现与课程知识的结合,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教学的实施效果,以及学生丢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对教学导入方式进行重新设计,所实施的导入方式需要从教材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强化教学导入环节对于课程实施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日常生活的经验,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各种声音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相关的音频,让学生根据声音的特点来猜测发声源,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声音进行模仿,为声学相关知识的导入创造条件,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来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来对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引导,比如: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是负责发声的?学生会回答“嗓子”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嗓子在发声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喉咙部位,让学生实际体会在发声时,喉咙部位的振动,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这一教学导入方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设计了较多的师生互动环节,兴趣为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一方面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中具有较强的参与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探究合作提升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比较强的主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对教学的进度进行控制,但是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不足,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从知识内容的层面出发开展教学,并没有从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方面出发实施教学,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教育发展阶段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想要改变这一教学的模式,就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从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实施分组教学,让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知识的探讨研究,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发挥学生自主性作为课程推进的主要动力,保证了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促进学生能够自主自发的对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同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应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需要保证分组的科学性,确保小组成员能力的均衡性,在小组中既要有能力突出,善于组织的学生,也要有相对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善于组织的学生能够带动小组的讨论气氛,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能在热烈气氛的带动下参与讨论。在完成小组划分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容进行小组研究探讨,比如在《植物的作用和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实施项目的方式来对该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项目实施但是目标以及基本方法,让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容来对常见的植物进行研究,该项目的实施流程可以分为资料收集,植物观察,植物观察报告撰写。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根据项目的目标自行分工,教师负责项目进度的跟进,以及项目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根据项目实施的要求,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互联收集植物相关的研究素材,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到户外去观察植物,并每天对植物的情况进行记录,在学生实施项目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但是一定要保证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自主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能够最大的程度的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以及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理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也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延伸,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落实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要求。

3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知识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觉地从书本中以及自主探究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科学教学的需求出发,保证教学手段能够被灵活的应用,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情境,从多方面多维度提出问题,并通过问题教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问题中以及课本中提取出有利于解答问题的信息,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动力,并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磁铁的力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块磁铁,课堂中演示磁铁相互吸引以及相互排斥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磁铁为什么会相互吸引?又为什么会相互排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本中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结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保证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科学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并落实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13):45-46.

[2]林冬红.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28):9-10.

[3]王晓玲.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21(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