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之我见

高泽萍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知识基础不一、理解能力不一、思维能力不一均是其差异存在的原因,这个时候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若展开统一教学,自然无法保障教学效果,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下面就个人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如何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现状;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很多教师花了大精力大功夫在教学工作中,然而往往结果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点,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兼顾所有学生。由于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设备资源、实验器材是有限的,所以,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学往往是实施大班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一次性面对几十名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遵循讲解定理——讲解例题——做练习题三大步骤进行教学。由于每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章节的内容,教师不得不加快日常教学的进度。在讲解例题、做习题的环节中,只能重点关注几名学生的情况,难以对全班的学生进行逐一的考察。第二点,学生学习情况不一致。对于人数较多的大班而言,学生们总是处于不同的能力层次水平中。初二的物理知识比较简单,许多学生在初一就已经通过课外辅导、提前自学等方式完成了课本的练习,甚至能够自行解决简单的牛顿定律问题。所以,在正式的课堂上,对于某些成绩优秀、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往往会认为教师讲解的定理过于简单,书本的练习也缺少挑战性。而对于学习落后、思维逻辑习惯不够强的学生而言,时常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很难,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复杂的知识,如压强、浮力的理解、计算,也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所以,若教师执意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也不利于物理教学的正常开展。第三点,教学进度难以把握。由于中考的压力不断增加,许多初中学生在完成了学校的学业后,都会报名参加诸多的物理课外辅导班以及竞赛活动,或者提前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之间越来越大的只是差距,难以把控教学进度。然而,为了保证所有在读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基础的理论知识,许多物理教师仍然会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也集中在简单的定理上,仅有一小部分的班级会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同时,我国也有部分学校会将学生按照考试成绩分配到不同的班级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但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

1、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

针对不同学生的集体情况,教师可以以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为参考,对学生科学合理分层。将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者划分至A层;将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潜力较大者划分至B层;将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不佳,但是提升空间较大者划分至C层;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比较欠缺,且学习习惯不良,发展潜力不足者划分至D层。同时,根据不同层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发展变化情况,对于其层级开展动态调控,让优生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中等生获得更多需要和满足,学困生获得更多进步与成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层级划分中,切忌片面性、单一性评判不同学生学习情况,更不能单纯依照成绩、表现、现状等开展层级划分,以避免由于分层不科学、不合理而挫伤部分学习的学习热情,影响部分学生发展。另外,对于不同层级学生,教师应该确立阶段性、持久性突破目标,并对其加强监控、及时督促,让不同层级学生可上可下,有进步者提升至高一层级,出现退步者调整至低一层级,让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自我完善、更好发展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2、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步骤。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具有帮助教师明确课程方向、保证课堂进度如期推进的双重功效,所以,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和《考试大纲》内容,准确把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在备课时,明确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这节课分别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能力。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层次也划分为三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听课收获基本知识,掌握方式方法,提升技能和素养。

3、教学任务分层,逐步优化教学指导

为了促使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充分体现,教师在纷纷任务设计时,应该多关注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分层任务深度契合不同学生认知实际。如果每一层级的教与学任务分配与各层级学生实际、知识实际相背离,不契合,分层教学的效能则难以凸显。所以,教师在分层级教学落实中,应该以分层任务设计为核心,就不同层级学生物理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科学设定,全面落实,既要确保目标的针对性,又要凸显其实效性,进而帮助不同层级学生在达成分层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为实现认知迁移而提供助力。一是分层任务必须贴近学生实际,针对不同层级学生情况适当延展,让学生在认知提升与心灵升华获得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先通过测试和观察了解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薄弱点,从而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能够做到精准有效。二是分层任务必须关注学生需要,凸显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促使学生思想、心理、情感积极健康发展而给予保证。让学生能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譬如,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凸透镜结构特点,应用情况,成像原理三方面出发,对每一层级学生设定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分层达成学习目标,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整体性总结与补充,将各层级学习任务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就自己所处层级之外的知识、内容、问题适当了解。既凸显了教学任务的针对性,又增强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4、课内作业相同,课外作业分层

分层布置课外作业是分层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达到“减负”的要求,在课堂作业布置时应该保持作业内容一致,既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内作业,帮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课外作业,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表现,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于A组学生,应该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布置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练习题;对于B组学生,布置大纲要求的基本练习题就可以了;对于C组学生,可以适当地将难度较大的大题分解为几个连贯的小题,同时提供一些解题的思路。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又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质量。

5、分层评价,增加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层评价反对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各层次学生,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在物理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组学生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引导其走向成功。同时分层评价应通过形成性评价,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路云.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讨.素质教育.2020

[2]尹军锋.初中物理如何科学实施分层教学.中小学教育.2020

[3]冯敏.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教学与研究.2020

[4]赵小琴.初中物理如何科学实施分层教学.教育学文摘.2020

[5]杨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