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王秀丽

莱州市玉皇中学 山东 莱州 261400  


摘要: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课程同样不例外。本文通过论述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课堂授课模式,融入情境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等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要转变教学评价机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给予学生全面评价,让他们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随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规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等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让他们在学习中经历质疑、猜想和推测的过程,从而提升其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指出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数学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探索世界的规律,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突出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要求,使得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受到应试化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较为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是课堂常态,我们会发现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件千篇一律,以文字为主,缺少视频和图片,同时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忽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能力,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生虽然数学纸面成绩好,但是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数学问题上能力欠缺,数学核心素养能力不足,满足不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能动性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数学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大胆想象等过程,让数学课堂变为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数学学情,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当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进行分享,而是鼓励他们采用独立思考或者向其他同学请教的方式解决问题,当该种模式确实存在困难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开窍,让他们通过猜测和验证解决困难,从而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在教学《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相关知识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统计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时直观的得出一定的结论。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借助课本中的“议一议”模块:“在公园里调查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分组让学生发起课堂讨论,分别对小明、小颖和小彬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商议哪种调查方法最准确、最直观。通过任务导向型的模式,学生会对柱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格有清晰认识,并从统计图中得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最后老师再邀请学生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课堂常规,从课程导入阶段就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满足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二)积极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课程来讲,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接受度肯定非常低,也会造成一部分学困生的出现,很难做到教育的均等化。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在备课中可以积极的融入情境教学元素,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活动、数学竞赛等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高度注意力中,将一些疑难问题吃透,发展自己的直观想象能力。比如在教学《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该节课设计成综合活动课,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变“会学”为“会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活动:活动一,让学生自己制作测角仪测量倾斜角;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项测量活动,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设计方案,然后到室外进行实际测量,活动结束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活动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学生在活动中非常兴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经过反复的尝试,最后都对物体的高度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由此形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课堂中难以讲解的知识通过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展示,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创新数学评价机制,挖掘学生潜能

在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初中数学也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创新课堂评价机制,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合理发展自己的能力。在数学评价内容上,要将侧重点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靠拢,比如数学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在评价方式上,要由过去的说教式评价转向赏识性评价,对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使其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要增加过程性的评价,降低终结性评价比重,多注意学生阶段性的成长,循序渐进的给予他们引导,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够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核心素养能力一般。下一步,教师要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进而逐渐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敏捷.融入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初中数学教学重构[J].试题与研究,2019,34(14):21-22.

[2]胡金霞.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人文之友,2020,000(001):223-224.

[3]谭万艳.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魅力中国,2019,13(4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