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原因分析,如何预防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原因分析,如何预防呢?

蒲燕

四川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 617061

关于2020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产生的影响都非常显著,无论是在个人出行、还是在生活方式,都深受影响。现阶段的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尤其是变异病毒的出现使得新型冠状病毒又弥漫上了更加恐怖的色彩,使得疫情防控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我们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控制的过程中,隔离是最有效的措施,而在进行隔离时就需要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金标准,在我国广泛施行,且为疫情控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假阴性”是不可避免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假阴性”产生的原因较多,然而作为广大民众要如何去看待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呢?对于其假“假阴性”果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1什么是核酸检测

要想有效了解核酸检测首先针对核酸要有准确的认识,所有的生物都有其自身的核酸对于核酸的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酸以及核糖核酸。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病毒也有其自身的核酸,不过它主要是以核糖核酸为主要组成成分的病毒,因此为了更有效的针对这种病毒进行鉴定,结合该病毒中的核糖核酸序列(RNA)进行检测是对该病毒与其他病原体标志物进行区分的重要措施。我国在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以后立即开始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进行研究分析,最终解析出相应的核糖核酸序列,而正是基于这一核糖核酸序列使我们在进行检测时能够具有了靶向目标,也使得新型冠状病毒的核糖核酸检测工作得以实施。

而对于核糖核酸在进行检测时其方法较多,荧光定量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然而采用荧光定量在进行检测时其模板主要为DNA,我们在进行检测之前就需要将相应的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序列逆转录为DNA序列,再进行检测,最终结合所检测标本的荧光反应情况和和病毒核酸浓度的相关性,鉴定是否存在相应的核糖核酸系列,进一步确定是否有新冠病毒的存在。现阶段我们在采用核糖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是主要采用痰液检测和鼻咽拭子检测方法。

2核酸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虽然核糖核酸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最可靠标准方法,是正确区分有病和无病的重要措施,然而该方法仍然会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所谓假阳性就是指患者没有感染相应的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在核糖核酸检测结果中却显示该患者为阳性,通常情况下这种假阳性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被检测人员相关标本出现交叉感染,或者相应的标本在实验室内受到感染,引起的假阳性结果。基于这一理论如果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能够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是可以有效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的。

而假阴性结果则是指患者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以及相关流行病学史都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但是在进行核糖核酸检测时其结果却为阴性,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传染性病毒,我们在进行检测时往往以核糖核酸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然而若出现相应的假阴性结果时则可能对广大社会群体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假阴性结果所产生的危害性非常严重。然而为什么会产生假阴性结果呢?结合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发现,引起假阴性结果的原因较多,我们将其总结为早、多、杂三大原因:

2.1太早

太早是指在进行核糖核酸检测时相应的检测试剂尚不成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来得较为猛烈,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在对该病毒进行检测时相应的试剂盒测序、鉴定、研发等相关工作也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研制出来的,为了使相应的世界和快速的投入使用,因此在研究周期上面尽量缩短。虽然现阶段相应的试剂盒通过不断的优化,其特异性和准确性在不断提高,但是最开始应用时必然存在着部分不足之处。正是因为相应检测试剂的不成熟,导致在检测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果。此外再进行检测试剂盒制作的过程中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批次、不同的容质量和不同的操作流程也会对检测试剂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检测试剂本身的质量属性也会导致假阴性结果的产生。另一方面还表现在疾病病程较早时,相应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合2020年出现的核酸核酸检测结果假阴性数据统计,很多患者都是在疾病感染的早期接受检测时显示相应的结果为阴性,然而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长达14天,而且有部分患者可长达29天,因此在早期起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典型,在检测结果方面会出现阴性。而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其患者的病程就会急速加快,这也是针对疾病感染早期患者进行检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2.2太多

太多则是指相应的检测标本数量较大,而在进行检测时相应的流程操作步骤较为复杂,若相应的标本在长时间存放或者转运时会导致相应的病毒核糖核酸序列出现江杰,在最终进行确认时相应的检测标本呈阴性状态。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爆发期,相应的检测标准过多,导致标本难以及时送检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2.3太杂

自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以来,相应的核糖核酸检测试剂标本也不断更新不断换代,虽然说在因为相应的核糖核酸检测试剂生产的过程中逐渐向统一的标准靠拢,但是在前期各种试剂应用时是使相应的操作人员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操作方法,在更新换代以后对于相应的检测试剂应用方法没有得到更新,对这也会导致相应的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状态。

3核酸检测假假阴性的预防

我们在核糖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出现,首先对于核糖核酸检测结果应进行复查,因使相应的采取标本更加规范化,在进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包括鼻咽拭子、痰液、血液、粪便、尿液等,将多种标本进行联合应用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此外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技术,制定出规范化的实验室检测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全面提高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降低假阴性结果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彩玉,陈梦媛,张师音,葛胜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及控制要点[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9(03):310-316.

[2]王达,董梁,卿松,闫中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的思维误区[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08):1167-1170.

[3]冯毅,袁连方,郑冲霄,刘文生,王毅军,任超逸,柳丽丽.CT与核酸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20,41(05):44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