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人格同一性理论的实践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洛克人格同一性理论的实践意义

卢欣

海南大学 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南 海口 570228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尤其论述其在现实中的实践意义。以“意识”为关键的人格同一性,意味着“人格同一性”可以是人人皆有,也由此肯定了人格同一性的实践可能性在于意识的连续性。本文着重论述了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的实践意义,包括对灵魂学说的问题、道德补偿的可能性问题、法律刑赏问题以及复制人难题的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格;同一性;意识;实践


近年来关于人格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特别是人格多重化、人格分裂化、大脑移植、复制人以及法律上对囚犯人格演变的判决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重新探讨人格的同一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西方哲学思想的演进中,“人格同一性”,是首次由洛克明确提出的。所谓“人格同一性”,在哲学上,是指关于是什么决定着“在t2时间的个体P2与早先t1时间是同一个人”的问题。[1]从理论方面讲,人格同一性是在问“同一的人格是由何成立的”;而从实践方面讲,这关乎人类的道德、法律、认识等现实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人格同一性是如何可能的?洛克认为,“人格的同一性只在于意识”。洛克对人格同一性的论证过程是严谨细致的。首先,洛克所说的同一性,实质上是指同一的观念,即人们可以辨别出两个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的事物为同一个事物,可以对这两个不同时间观察到的事物形成同样的观念。其次,不同种类的事物其同一性的界定标准不同。原子的同一性在于原子内在结构的不变;物质的同一性,除了其内在分子构造的不变,还要求物质质量的不变;植物的同一性,除了要求体内的分子按照一定组织方式排列,还要求具有连续的生命;动物的同一和植物的相似,动物比植物更多了一份由内而外的运动力量;人的同一性与动物的相似,但洛克区分了“人”和“人格”这两个观念,并且强调,“同一的人”并不代表其具有“同一的人格”。洛克认为,“人格同一性就只在于意识,这个意识在回忆过去的行动或思想时,它追忆到多远程度,人格同一性亦就达到多远程度。”[2]310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意识对记忆的片段进行连接,继而形成连续的记忆,从而认识到过去在某一个时间点所做的行为是自己所做的,而且能意识到当时自己所想的,那么就是和以前是同一的人格。当然,我们要明白,记忆只是证明人格同一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可以运用于实践中,用以解答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以下的“人”,主要是在“人格”的意义上谈论。

在灵魂学说方面,洛克认为,我们并不能认为灵魂的同一就能导致人格也同一。第一,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灵魂的存在;第二,假如一个人的灵魂转世到了一只猪身上,难道我们会叫那只猪为人吗?当然不会。假设灵魂可以转世,洛克也认为,人格的同一是在于意识,如果这个转世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前世的所有思想和行动,那就可以证明这个人的与前世是同一个人格。

在道德方面,最典型的道德问题是补偿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恶对每个人格者产生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补偿不一定可以成为可能。帕菲特在补偿方面说到,在道德上某个人的利益不能超过某个他人的负担,“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在孩童时代所承受的负担不能由成年之后他的自我受益而得到补偿。”[3]根据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可知,人格的同一在于意识,只要成年之后的这个人能够意识到孩童时期的那个人是他,那么,补偿就会成为了可能。

在法律方面,“人格是一个法律名词”[2]323,法律的刑赏对象主要是人格。哲学的法律是德性或坏行的尺度,法律惩罚的是不好的人格。“刑罚和奖赏之所以合理、所以公正,就在于人格的同一性。”[2]317 但是,要找到一个人格在一个人身上犯罪之后便逃脱到其他人身上去的证据,这是相当困难的。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可能达到这种侦察水平。因此,洛克认为,虽然人格不同,但这个人格是以这个人呈现的,因此,这个人需要承担他/她本该承担的责任。

在科学技术方面,复制人难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倘若我们通过电子技术,复制一个人的欲望、目标、需求与记忆等,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入一个空白的大脑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有两个同样的人了呢?这就是复制人难题。对于这个难题,耶鲁大学哲学教授雪莱˙卡根提出了无分支原则:当人格出现分裂时,原来的人格便消灭了,分裂出来的两个人格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人格。又比如双胞胎,当受精卵开始分裂成双胞胎时,它便不是分裂前的那个人格,而是产生了新的两个人格。根据形而上学的观点,当我们对某事物有同一性的观念时,则此事物曾经在以前存在过,因为一个事物不能有两个存在起点,两个事物亦不能有一个起点,任何事物都会排斥同样的两种事物来占据他们。

综上所述,洛克人格同一性在于意识到自我的同一,人们总是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由人们关心的自我进而判断与何者为同一。洛克人格同一性理论的实践可能性在于给道德、法律、医学上的复制人等提供了辨别是否是同一人格的理论依据,对于以后人格理论的发展以及现实社会实践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茜.浅析洛克有关人格同一性的理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8):180.

[2]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丁振中.帕菲特“个人同一性”思想初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02):15-24.


作者简介:卢欣(1994-),女,汉,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8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近代哲学、中世纪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