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电子版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小学电子版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

宁靖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和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已然成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因素,所以学校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教学要求,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从小学抓起,综合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校本教材 开发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而开发的教学课程,经过精心设计的校本课程往往能够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精准衔接,三者有机整合共同构成学校的课程体系。其中,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以国家教材为依托,校本教材的开发无疑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而言,教师的授课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联网进行,纸质版的信息技术校本教材有时会带来一些教学不便之处,不利于教师修改和保存,而且存在印刷成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开发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电子版信息技术校本教材。

一、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

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发电子版的校本教材时,要注意教材使用双方的感受,一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对此的接受程度,二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发适应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站在学生层面,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修订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要仅仅依靠自己脑海中对小学生的印象来开发校本教材,而是根据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观察,综合衡量自己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

实际上,当代小学生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比起成年人,小学生出生的时候互联网科技已经变得十分发达,他们在年纪更小的时候就接触了互联网,大多数小学生是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教师要格外注意,小学生的三观处在养成过程中,过多过频接触互联网,有导致小学生信息过载、养成碎片化的学习习惯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导致小学生过早接触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将正确上网、科学上网、防止网瘾的一些注意事项巧妙地融合到自己的校本教材中,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示学生,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会辩证地看待互联网信息,综合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此外,许多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玩是孩子永远的天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的新鲜事物吸引和转移,从而忽视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教师的教学节奏。所以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增加新鲜有趣的动图、视频、音频,补充灵活生动的教学案例,增加学生的实践练习机会,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在教材中精心设计课程导入和情境预设等等,利用各种方法,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趣味性。

为了全面激发学生的互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材编写时,注意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任务,基础性的学习任务难度不大,留给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拓展性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必要时也可以用来开展分层教学,保证大多数学生基本学科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鼓励那些有一定天赋、或者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挑战自我,执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二、以教师的教学现状为依托

站在教师层面,教师开发电子版的校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开展的,因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需要电子设备,电子版的教材更利于传播和修订。教师不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参考素材、编写教材,还需要从自己教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电子版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的优劣。

教师教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任务,是学生的启蒙者和指引者,教师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特色编订教材,提升教材的校本性和特色性。如果教师修订的教材不能完美适配自己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能体现自己学校的教学特色,那么在实际教学任务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障碍。例如,教师在编订教材时补充了一些视频、音频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视频和音频的格式存在问题,在教学用的电脑上没有与之适配的播放器,结果所有内容不能播放,这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会大大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编写电子版的校本教材时,教师要多学习和参考其他成功的校本教材,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学生培养信息素养是为了和当代互联网接轨,教师更要努力从互联网上汲取各种专业知识,练习自己的各种技能,用互联网思维来编写校本教材,提升教材的适用性和适配性。当然,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有其现实依据,不能全盘照搬和悉数借用,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水土不服的尴尬情况。教师在参考其他人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依托自己的教学现状,辩证看待,不要盲从其他教学工作者的观点,借鉴成功案例的同时,注意保留自己校本教材的特色。

三、构建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良好的校本教材应该是自成体系的,这要求教材本身内容详实,案例具体,循序渐进。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应该有所区分,最好是以教材为依托,构建一种教学难度循序递增的信息技术课程结构,逐渐提升学生的这一学科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Flash这一动画软件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规划好自己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千万不要揠苗助长,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指导他们认识学校提供的Flash软件,播放一些Flash软件制作的二维动画,了解动画基本概念和这一软件的功能即可。当学生步入更高学段,学生的操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得到提升之后,教师再将Flash软件每个图标的意义、Flash的一些基本操作教授给学生,指导他们尝试创建舞台对象和编辑图层。最后,当学生已经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Flash软件之后,教师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制作简单的动画,有能力的可以独立制作动画作品。

为了构建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段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编写对应学段的电子版校本教材。为了衡量某一学段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编写教材时,构思好课程评价这一关键环节,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模式,细化评判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最终的学习作品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诸多因素,给与学生公正的评判。

最后,为了保证教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完整性,校本教材开发小组的教师们一起编写好电子版教材后,不仅需要提交给领导小组进行审核,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试讲,不仅要尽可能地获取其他教师的专业评价,也要获取教学对象——学生的真实评价,注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寻找教材的疏漏之处,在全面推广教材之前不断提升教材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教学情况谈起,简要分析该如何开发电子版的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以匹配学校的教学资源和适应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些薄弱之处,并且展现学校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特色。生动有趣、内容详实的校本教材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在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使之完美适配校本课程,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梁泽清.小学电子版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D].延边大学.

[2]吕丽芬.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电子校本教材设计——以"flash动画制作"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4.

[3]魏超.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美术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中的应用意义[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8):66.

[4]于伟伟.基于主题活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J].好家长,2019, 000(040):P.126-126.




关联课题名称:小学“科技与创新”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关联课题项目编号:2019qnzx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