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小学传统文化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

黄凌艳

广西来宾市政和小学 5461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本身就可以一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针对传统文化表面内容展开教学,还要深入渗透传统文化背后的德育观念,本文将围绕此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渗透

前言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保留至今,语文课堂积极渗透这些内容,可以对小学生的思想文化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应当挑选出文化知识背后的深刻意涵,渗透相应的德育观念,帮助学生在文化瑰宝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选择合适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站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客观分析传统文化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承认,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无数传统文化瑰宝中,的确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优秀内容。但是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和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所以也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就是应当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认真甄别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内容,选出最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尝试渗透德育。

例如:现如今,绝大多数学校都纳入了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很多小学还专门编写了传统文化的教材,不过由于当下的传统文化教学没有形成特别完整的体系,所以不同地区或者不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当在教材中汲取有趣的内容和文化精髓,把这些传授给学生。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教师就要秉持“教重要的不如教简单的”这一原则,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力和语文基础都不足,在这种背景下,与其开展重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如直接渗透简单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三字经》。而教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时,教师就应当明确“重要性和易懂性兼具”的原则,当小学生适应了小学阶段的教学节奏和教学难度之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生长变化,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读懂《千字文》这样的内容,教师应当把这部分知识作为课外拓展读物,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并且做好读书笔记。课堂上教学重点的传统文化知识时,教师也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学生对“尊老爱幼”这个主题比较感兴趣。学生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可以获得德育学习的体验,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传统文化课堂上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重现历史情景,渗透德育观念

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力是比较差的,尤其是在学习传统文化文言文知识的时候,几乎每一句话都要教师详细解释一遍,学生才能够完全弄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局限性,适当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言文内容。

例如:小学阶段教学的传统文化知识中,有很多重点都是一个个的小典故,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传统文化,分别讲了哪些故事重现历史情景,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德育观念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教学《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孔融让梨这个历史故事的电视剧片段,或者邀请学生到讲台前来,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排演一小出即兴剧。一名学生扮演孔融,另外几名学生扮演孔融的兄弟姐妹,根据文本中的台词让学生即兴发挥重现故事中的情景。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个故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观看戏剧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深度是有限的,所以为学生演示完视频内容,或者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课堂重现的情景作出评价。让学生明确先人后己的大无畏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会垂朽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渗透德育观念。

三、组织德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上教学传统文化知识本身是需要教师花费较多时间才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往往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而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力和语文记住知识掌握水平显然不足以理解过于复杂的文言文知识。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营造良好的氛围,适当组织趣味性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较高兴趣,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教学会取得更加优秀的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传承传统文化,背诵文学经典”的课外活动,就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正常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参照“文化竞赛”的组织模式,让参赛的学生先进行一轮海选,通过趣味答题判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熟练度。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小学阶段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几部分文化知识摘取出来,划分为不同的区,比如“知礼守礼区”、“敬老爱幼区”等,将若干个传统文化的文言文句子制作成小卡片,让学生对每一个文言文句子进行分类。这一过程既考验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深度。每进行完一个环节,教师都可以根据本环节的传统文化内容展开系统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获取一部分德育知识。开展这种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在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积累传统文化的学习习惯,达到弘扬文化精神的教学目标。

总结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当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内涵,增强文化知识。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传承者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基本的课程以外还要进行学习课外的知识拓展,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的素养,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传承传统的文化进行渗透,让每一个学生都提高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在深度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较为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文艳.浅谈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魅力中国,2021(2):26-27.

[2]罗燕翔.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