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凤景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6
摘要:由于中国汉文字,历史十分悠久,发展过程中异体字、古今字繁多,讹变、省声、省形等现象层出不穷,各个时期有、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导致有些汉字在造字法上争议颇多,本篇论文便捡取其中个别字简述其造字法。
关键字:天、雷、莫、叶、造字法、象形、形声、指事。
正文:汉字,作为中国的文化载体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古文字。它以其独特的方格魅力,形象的表意手法,深厚的文化意蕴屹立于世界文字之巅,现已成为世界三大语言之一并被联合国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字作为一种卓绝不凡、无与伦比的文字符号,之所以立于世界文字之林,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虽跨越时空而古今人皆可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根本原因,乃在于她是伟大的、不朽的生命的符号。连日本女书法家南鹤溪女士也颂扬汉字,说汉字 “ 具有天生丽质和内在智慧 ” , “ 是宝贵的生命,文字之外无文字 ” , “ 我想这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文字,一定潜藏着诱人的魅力,不,是魔力 ” (《文字的魅力》王宝平译) 。那么如此有魅力的汉字到底是怎样造出来的?在汉代以来,便沿用许慎 “六书”之说,何为“六书“,六书便是指六种造字法,象形、会意、指事、形声、专注、假借,严格来说后两种是用字法。但是随着文字的发展演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用字的频率、习惯,有些字便出现了比如:指事、象形争议之说。下面,我就为大家简单分析几个字:
“天”字篇
天: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说文解字》)。许慎认为,天是指人的头盖骨。甲骨文做 。“大”字指成年男子正面站立,伸展双手,张开两脚,而上面圆圆的便是头。《周易·睽卦》:“其人天且劓。”马融注:“刺凿其额曰天,”正是指人的头顶。《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刑天”初本无天神之名,断首之后,始名之为刑天。(小链接故 事梗概:刑天与黄帝在这里争战以夺其帝位,较量结果砍了他的首级,而将他的残身葬在常羊山。但刑天仍不屈服,改为两乳为目,以肚脐眼为口,挥舞着斧头和盾牌欲与黄帝再次比雌雄。)可见,天的本意便是人的头顶,这里的天是象形字。
“天”字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是指天空。《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用的就是天空之意。唐代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也用的天空之意。小篆时期,字形有所变化,上面的圆点被一横所取代,写作 ,从一从大。一在古意中的意思是世界上最大的事物,而这个事物在人的头顶之上,大的无边无尽,远的无边无际,高的无影无踪,乃天也。由此可见,此处的天是会意字,由两个表意符号组成的产生新意思。
把两种不同意义,不同形体的古文字互相兼并,是汉字演变的一种现象,“天”字正是这种演变的产物。随着人们使用的频率,天作为头顶的本义逐渐消失。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天字”,也是用来表示天空,因此“天”字发展到现在 ,我认为用作会意字更加合适。
“叶”字篇
叶,(繁体字作葉):艸木之葉叶,从艸枼声(《说文解字》)。枼,是象形字,甲骨文做 ,像树上有树叶形。枼,本义为树叶。引申也指像树叶似的薄木片,由于汉字的演变“枼”做了偏旁,树叶之义便另加符号“艹 ”写作葉来表示,葉:从艹从枼会意,枼也兼表声(《汉字源流》)。所以,此处的葉为会意兼形声字。
“叶”字又同“协”(繁体字做拹):“拹,众人之同和并耕。从力,从十。叶,”(《说文解字》),是劦的分化字。劦,会意字,本义为合并而耕,引申泛指合。由于劦做了偏旁,其义便另加义符号“十”写作“拹”。拹:“从十从劦会意,劦也兼表声,为会意兼形声字。
在历史长河的中,汉字不断发生着分化演变,异体字、古今字、分化字等繁多。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叶(葉)表树叶,因此我认为叶字是会意兼形声字更为合适。
“雷”字篇
雷(繁体字作靁):“阴阳薄动,靁雨生动者也,从雨,畾象回转形”(《说文解字》),本义打雷。甲骨文做 ,以闪电之形和表示发声的符号,显示雷为闪电的响声。金文和小篆字形 ,上为雨,下面三个田(乃特大石块的象形描摹),两根会意表示能发出巨大的声响,如同大石滚落,乃雷也。从雨从田,会意也。(《汉字发现》)。《图解汉字起源》也认为雷是会意字,解释为闪电之行加车轮符号,象征着雷声轰轰声似车轮滚动的声音。
《汉字源流》认为,雷属于指事字。在闪电形象“ ”加上指事形符号“ ”,表示伴随暴雨闪电发出的声响。
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形体各异,说明不同时期对雷的特征描绘各有千秋,但我们不难看出,小篆对于雷的解释更为合理,因此我觉得将雷字归为会意更为合适。
“莫”字篇
莫:“日月冥也,从日在茻中(《说文解字》。”表示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之中。甲骨文做 ,从日,从茻,会日落于林中之意。《谈古说今·嚼文字》:莫为会意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个日字;也有的写成上下都是草字头,中间是太阳,表示太阳西下,落在草木当中。莫字的本义是指太阳将近落山的时候,是暮的本字。
《汉字源流》认为莫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日从茻,茻也兼声。
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演变,隶书已将下方的双草讹变作“大”,做 ,失去了日在草丛中的原意。莫被借做副词或代词,所以又用形声法令造暮字,以日为形符,莫为声符。我觉得“莫”字作为会意字更合适,更符合最初造字的意义。
结束语:
经过对这几个字的简单分析,我对汉语似乎有了重新的认识,汉文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异体字、繁体字、古今字繁多,讹变、省声、省形等现象层出不穷,所以不能够单单凭据一本资料或工具书就下定结论,而应该认真研究有关多种资料书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自己最认可的一种变为己用。汉字,博大精深,异常复杂,继承与发扬这个沉重的担子落在我们肩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定会为发扬汉字文化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汉字源流》、《谈古说今·嚼文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