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中文化空间保护规划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历史文化名城中文化空间保护规划探究

董丽雯

松阳县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 323400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其物质性及非物质性价值需在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得到体现。通过一系列的空间设计,赋予人们一定的历史感及空间感。作为城市历史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措施上,要注重文化空间的保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思考及研究。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空间;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城市原有文物遗迹及历史风貌逐渐衰败与流失,因而需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规划。本文重点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中文化空间保护规划。

一、历史文化名城中文化空间载体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空间概念不是一个狭义的空间范畴,而是由特定的要素构成的,一定区域内人、文化活动、活动设施成为构成文化空间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文化空间及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个分类,而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概括为:口头传统(包括文化载体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和节庆;关于自然界及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有关的文化空间。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对应其文化空间,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空间载体可分为三类:①以广场为代表的户外载体空间;②以展厅、剧院、庙宇作坊、工作室为代表的室内载体空间;③以戏楼和祭祀空间为代表的半户外载体空间。

二、文化空间保护规划方法

1、历史文化的展示与重现——古老的人类聚居地

1)保持原状展示。对保存完好的古老人类聚居地,要采取保持原状的方式进行保护,保护当地的风俗传统、维持古建筑风貌,并向公众充分展示这种文化空间的原真性。松阳县明清古街按规划进行了原状保护,原汁原味的古建以及人类生活实景,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带动了街区复活。像这种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化空间,应该分别进行展示保护。

2)场馆展示。为了避免一些古老人类聚居地遭到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在其原有的历史遗址上修建博物馆或陈列馆,以保护这些文化空间,保护其文化遗产。这种方法适用于无人居住、无太多文化活动的古老人类聚居地。博物馆或陈列馆的建立在国内外历史环境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也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西安汉阳陵博物馆。

3)复原重建展示。此方式适合于早已无人居住、现状受到部分破坏的古老人类聚居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对文化遗址进行整体复原重建,恢复历史文化风貌,展现其文化空间形态,如松阳的城隍庙、文庙、药皇宫等的修葺利用。

4)模拟展示。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古老人类聚居地,可分为沙盘与模型模拟展示方式。对古老人类聚居地进行研究,模拟其原始状态和人文场景,并按一定比例制作沙盘及模型,恢复其文化空间历史风貌。还可通过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象征性地表现区域内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传统生活场景,形成城市文化的解说体系,生动地再现文化,展示城市文化的内涵。如松阳的非遗馆,利用各种模型、蜡像等,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幕幕先民的生活场景和一个个非遗项目。

5)虚拟展示。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古老人类聚居地的文化空间风貌,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古老人类聚居地。用现代化方式来幻影成像那个历史时期的人类生活场景,也可用电视创作的方式来表现历史时期的故事,还可设置一些电子化触屏设备,以多媒体方式展示历史文化风貌。运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展示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民俗事项,重现一些历史文化场景,使观者有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如电影《大明宫》的放映。

2、举办特色庆典活动——宗教和节庆场所。

文化活动是文化空间的要素之一,是文化空间在事件维度上的结构节点,节庆文化空间是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宗教礼仪或独特节庆是人们生活中一种特殊的时间节点,对文化空间有着特殊的意义。

宗教礼仪或独特节庆文化空间因其表现方式多样、参与面广、活动规模大,在记录与传承区域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其叙事性和表现力强,易于与旅游项目相结合,成为广受关注与表现的对象,如山东曲阜的孔庙祭祀传统。

历史文化名城的宗教活动、特殊仪式和节庆活动也有其特殊的形成机制,至今的传承形式主要来自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相关历史渊源。因此,对这类文化空间的保护和利用,除旅游规划和非物质传承外,还必须挖掘和尊重其文化意义的源头,不能仅涉取形式本身而忽略其生成背景。首先,挖掘文化生成背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因各种原因形成一些地方特有的宗教活动、独特仪式和节庆活动,如重庆“磁器口”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正是这些融入当地居民生活的民俗活动,构成了当地独特的景观,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文化构成要素及文化资源。对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除具体活动形式外,要探索其形成机制并加以展示与显现,才能延续这些民俗活动的生命力。其次,根据地域文化特征匹配,风俗、仪式、庆典等活动都与当地独特的生活习惯及地理环境有关,保护和传承还应注意生活本身与当地传统和地理特征的匹配,否则就会失去活动的真实性及意义。

3、生活礼俗的凝练——民俗表演空间。

民俗表演空间是古典诗歌、口述文化、戏曲、音乐等艺术的发祥地和表演空间。

除保护文化空间外,还应保护表演艺术承袭主体,即保护民间艺术传人。在运用市场机制活化的同时,要加强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要保护艺术的源头,又要提炼和创造,以适应时代发展。

因生活礼俗的凝练是营造民俗表演空间的最佳途径,可使文化空间充满活力。创造具有人情味的文化空间,最根本的途径是在人与空间之间建立情感纽带及记忆。如西安市曲江区的“大唐芙蓉园”,为西安历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展示空间,融合大型歌舞表演,《梦回大唐》、《印象西安》等剧目,使大唐不夜城场馆打造的耐人寻味。

4、产业传统再现与体验——传统手工艺空间。

传统手工艺、服饰生产场所和生存空间的保护包括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民俗文化的展示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首先调查、收集、研究传统手工艺、服饰生产场所及其生存空间等传统产业,然后以适当的方式陈列、展示,突出传统产业的价值和作用。在传统手工艺和服饰的展示过程中,观者需以一种可感知的方式了解及体验传统文化内涵,呈现的状态具有“舞台性”特征,可形成展示与观众的关系。一方面,要按传统手工艺真实性及完整性原则予以保护;另一方面,要把传统手工业与当地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传统产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进行技术革新,保证传统手工艺文化脉络的延续。松阳明清街仍保有打铁、钉秤、弹棉絮等传统手工艺人。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使传统工艺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传统手工艺、服饰生产展示空间的意义在于使人们对所展示的传统文化内容有更好的地域空间体验和理解,并通过人们的行为活动更好地体现出来。如山西凤翔的泥塑,被誉为“黄土民俗文化艺术瑰宝”,多次以国家级礼品赠送给国外政要,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制作与家庭生活融为一体,居民茶余饭后便绘画、制作泥塑。凤翔的传统泥塑文化空间融合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构建了以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艺空间,并以院落形式分布。

参考文献:

[1]李苍彦.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07).

[2]许砚梅.历史文化名城中文化空间保护规划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