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其实大家都心律不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1

别害怕,其实大家都心律不齐

袁莉

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400


体检报告中常常可以看到“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联想到近些年层出不穷的猝死类新闻都和心律不齐相关,很多人都害怕这是不是表示自己的心脏也出了什么大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明确告诉你:不要大惊小怪。心律不齐(大多指窦性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情况,很多人都有过,常见于儿童、青壮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常的无需特殊治疗,健康的心脏也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因此没有必要害怕。那么哪些情况下的心律不齐是我们无需害怕,哪些心律不齐又是必须我们引起足够重视的呢?以下将为大家简单科普心律不齐的相关知识。

一、心律不齐的相关知识点

在了解心律不齐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两个词语,“心率”和“心律”,大家常常把这两个概念混淆。其实区分很简单,“心率”(又名:安静心率)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成人每分钟60-100次,3岁以下的幼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而“心律”则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也就是节奏。

正常的心律都叫窦性心律,这和我们心脏里一个叫窦房结的部位有关。“窦房结”是心脏的总指挥,由它发出电脉冲来指挥心脏跳动,每发出一次电脉冲,心脏就跳动一次。正常情况下,它发出的电脉冲是规则有节奏的,但如果这位总指挥发出不规则的指令,引起心脏的不规则跳动,使每次心跳间隔出现不同,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窦性心律不齐”。医学上定义窦性心律不齐是指邻近的两次心跳所花费的时长不同,其差距大于0.12秒,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情况。

二、为什么会心律不齐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这位总指挥乱发指令呢?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一)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

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又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顾名思义,即是由呼吸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呼气时,迷走神经亢进,心律变慢;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心律变快。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在心脏中交互作用中,随着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节我们的心跳快慢,目的在于让心跳频率更好的适应身体内务部环境的变化。

当我们情绪激动如兴奋、愤怒、急躁、紧张时,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或者饮酒喝咖啡浓茶时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其亢奋,导致心跳加快。相反当我们情绪稳定,处于安静状态如睡眠时,迷走神经则会亢进,此时心跳就减缓。

我们经常在体检单如心电图报告上看到标出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种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例如在体检是有些紧张或者刚跑完楼梯,都有可能导致此类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发生在婴幼儿、儿童及青壮年身上,其出现频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或消失。一般是不需要进行医学治疗的,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及强烈的情绪波动,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咖啡等即可避免。

(二)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

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指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即与呼吸无关,而更多的是与心血管类疾病相关。这种病理性的心律不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伴有一些明显症状,如心悸、心慌、头晕、胸闷,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严重的有晕厥、心绞痛等,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总而言之,大家对于心律不齐不必一味感到恐慌害怕,先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是生理性的又不伴有任何症状,就不必担心。如果是病理性的,及时就医,针对相应的心脏疾病对症治疗,心律不齐会得到有效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