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抗厌氧菌药物汇总,赶快收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ICU常用抗厌氧菌药物汇总,赶快收藏!

白意晓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400

厌氧菌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治疗多为经验用药,耐药率逐渐增加,且存在一定误区和不合理使用现象,文章对厌氧菌种类及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就ICU中常用抗厌氧菌药物进行汇总,希望对推进抗厌氧菌规范化使用提供一定帮助。

一、临床中常见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在自然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是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存在于人体腔道深度黏膜表面或者皮肤中,多为正常定值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是一种适宜生存在无氧环境中的细菌,倘若患者出现免疫力低下、需氧菌感染、组织缺血或坏死症状时,会引发一定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临床中引发厌氧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消化链球菌、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梭菌属,约占临床感染的三分之二,其中梭状芽孢杆菌致病性和致死率最高。厌氧菌感染主要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即有芽孢厌氧菌感染和无芽孢厌氧菌感染,且经常与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共同引发混合感染,如腹腔感染中的腹内脓肿、腹膜炎、肝脓肿等;口腔感染中的牙周炎、急性溃疡性牙龈炎等;盆腔及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子宫肌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软组织感染等;外科感染中的气性坏疽、伤口感染、褥疮溃疡感染等;脑部感染中的脑膜炎及脑脓肿,患者感染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嗜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升高等特征。

二、抗厌氧菌药物种类及特点

临床中常见厌氧菌药物可分为青霉素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类、硝基咪唑类、林可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具体内容如下:

(1)青霉素类药物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为主,主要用于治疗因粗大杆菌引起的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消化球菌、放线菌、破伤风梭菌等也对青霉素敏感,尤其是加入酶的复方制剂,能有效增强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抗菌作用,对治疗脆弱拟杆菌有较好治疗效果。

(2)头霉素类药物以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为主,主要应用于盆腔、腹腔、糖尿病及肺脓肿等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对放线菌属、脆弱拟杆菌、梭菌属、产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属等均有一定抗菌作用。

(3)氧头孢类药物以拉氧头孢为主,其治疗对象与头霉素类药物相同,但对类杆菌属有良好抗菌作用。

(4)硝基咪唑类药物也被称为杀菌剂,以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为主,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具有较高抗厌氧菌活性和较为广泛的给药途径,吸收快,浓度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甲硝唑抗菌谱包含脆弱拟杆菌、产气芽孢杆菌、梭形杆菌、真杆菌、消化链球菌属等,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但蛋白结合率较低,要避免一次性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替硝唑相较于甲硝唑,对脆弱拟杆菌及梭杆菌属作用较强,且对血脑屏障穿透性强于甲硝唑,但对梭状芽孢杆菌属作用较弱;奥硝唑相较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致畸作用较弱,相较于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对乙醛脱氢酶没有抑制作用,因而不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5)林可霉素类药物以克林霉素为主,在骨和骨髓中浓度较高,但难以穿透血脑屏障,而且长期使用还会引发假膜性肠炎,对大多数厌氧菌,如拟杆菌、真杆菌、梭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大多数放线菌属均有较高抗菌活性,但产气荚膜杆菌等部分梭杆菌对克林霉素有一定耐药性。

(6)碳青霉烯类药物以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为主,主要针对需氧菌、厌氧菌共同引发的混合感染,或者病原菌未确定前的经验性治疗,其中亚胺培南是一种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亚胺硫霉素,抗菌谱极广,对多数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有较好抗菌作用。

此外,在甲硝唑、克林霉素、奥硝唑、头孢米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舒巴坦、拉氧头孢等药物中,甲硝唑、克林霉素主要用于G-厌氧杆菌治疗,头孢米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舒巴坦、拉氧头孢等以上两者均能使用。

三、抗厌氧菌治疗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抗厌氧菌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守治疗原则,要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清除局部病灶、坏死组织及解除梗阻;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选择适宜抗菌药物,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倘若病原菌不明,在进行经验治疗时需要尽可能选取毒性低、作用强且具有一定药动学特点的药物进行用药。

此外,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倘若临床中出现厌氧菌感染相关症状,可以考虑经验治疗;(2)注意与广谱抗菌药联合应用治疗,如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厌氧菌抗菌活性较强,但对需氧菌不存在抗菌活性,倘若患者存在一定肝功能障碍,为避免药物产生蓄积作用,需要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少药物使用次数和剂量,避免因使用剂量过大引发的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病症;(3)在对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治疗时,尽可能选择一种对这两种细菌均敏感的药物,依据药敏和杀菌效果进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避免重复用药,减少抗菌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4)加强用药监管,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尤其用药后半小时内,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用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