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德术并重”医学生教育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1

新冠肺炎疫情下“德术并重”医学生教育培养探究

白红华

云南省玉溪卫生学校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医精诚”,是古往今来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精”者,医术精湛高明,“诚”者,品德高尚。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秉承“笃志躬行求真知 ,修身厚德铸医魂”的办学精神,强化医学生“精诚合一,德术并重”培养新内涵。

关键词:新冠疫情下;德技双馨人才;医学教育

古人云“自古非大圣大贤不得为医”,医者以“仁爱”为前提,“仁爱”作为医护人员行医过程中的道德标准,要求医护人员以仁爱之心施以精湛的医术,拯救生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我校结合专业特色着力培养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方法科学的艺术教育,努力将医学生培养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1 培养医术精湛的医学生

大医之道在于“精”,“精”者,医术精湛高明。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钻研,不断拓展,精通医术,精心诊护。精术显德,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术济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学医者必须深刻认识为医之关天重任,必须具备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广博的理论知识、优良熟练的实际技能,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医术,否则“庸医杀人不用刀”。随着疾病种类不断地衍生、变化,医理幽深而复杂,这就要求医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上,早临床、多临床,从实训强化技能到临床实践中不断认识疾病,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使专业技术更加精进。

1.1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1.1.1医学基础实践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落实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

1.1.2综合实训技能培训:在学校二号实训楼建“综合实训室”,强化训练内、外、妇、儿、基、急救技能操作,为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打好坚实基础。

1.1.3临床思维与应急处置能力培养:以临床情景案例的形式,设医院场景、标准化病人,从病人进入医院——预检分诊——专科处置环节,打造诊疗流程。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遇事的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2 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学生

大医之道在于“诚”,“诚”者,品德高尚。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廉洁自律是做人的根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更是医护人员永恒的追求。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医者医德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医学直接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医生责任重大,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作为一名医者必须抱着仁爱救人、舍己为人的崇高目的行医,平等待人、专心致志、不避艰险、不计得失、勇于负责,尊重生命、善待患者、博爱群生。

2.1医德讲坛

2.1.1抗疫英雄讲述援鄂故事

2.1.2学校教师代表讲述疫情期间抗疫小故事

2.1.3师生一起诵读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2.2弘德园现场教学

学校弘德园有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白求恩、南丁格尔等古今中外的医家雕像,每一座雕像都可以挖掘一个关于医德的故事,如《杏林春暖》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学文化教育,结合案例,讲医学生如何成长为“精于术、诚于德”的“大医”。

2.3医学生综合素养培育

针对新入校学生举办《医学生综合素养养成》讲座,贯穿《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学生誓言》、《中职生行为规范》等,结合医院医德规范、服务礼仪(操作前、中、后)等进行讲解,促进养成学习与生活的良好习惯。

总之,“精”于专业,“诚”于品德,两者缺一不可。当一个好的医者,应该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医术艺术的服务。一代名医裘法祖说过:“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把给患者治好病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给民众带来健康作为自己的快乐和享受。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精诚合一,德术并重”,才能尽职尽责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