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 2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游大勇

隆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42150

儿童时期是机体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此时控制好饮食与运动等,对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实生活中家长可能由于认知不够全面等情况,对孩子采用的健康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管理进行简单阐述,希望可以给新手爸妈一点帮助。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简言之即孩子在上学之前的这段时间,此时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父母对孩子健康管理质量,关乎孩子的智力与身体发育。首先,学龄前儿童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通过健康管理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一般学龄前儿童主要指年龄在0岁~6岁的儿童,此时孩子身体各项机能均处于发育阶段,发生疾病与意外的概率比较高,此时家长可以通过科学全面的健康管理,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与免疫力,降低孩子出现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概率,为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其次,健康管理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尽管对于6岁及以下儿童而言身心发育还不成熟,但孩子已经具备已经意识,此时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家长可以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帮助孩子营造积极良好的心理,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再次,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利于家长更好、更快适应自己的家庭角色。对于很多儿童家长来说,突然间的角色转变,可能让家长很难适应,通过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让家长可以更加清楚自己在家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让家长可以更好适应自己爸爸、妈妈的身份,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

这些学龄前儿童好用的健康管理方式你都了解吗?

通过上面简单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学龄前孩儿童健康成长而言,健康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究竟哪些健康管理方式是有效的,怎么做才能真正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呢?对于很多家长而言依旧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其实一般在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上,做好以下这几点便可:

1.新生儿健康管理

新生儿通俗来说也就是刚出生的婴儿,这段时间孩子的成长对家长的依赖性要求很高,且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新生儿阶段大多数父母都是新手爸妈,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等知识与技能储备,基本上可以说是等于零,但新生儿却不会因为父母对自己角色与职责不够了解就不成长了,所以此时需要给予的健康管理干预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可以采用家访的方式,指导新生儿家长掌握育儿技巧,正确科学的养育宝宝,避免孩子养育过程中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产后访视,掌握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开展新生儿大小便、睡眠、喂养、口腔发育、脐部发育等情况,对家长喂养等情况进行指导。同时医护人员在检查完新生儿体格后,可以指导新生儿家长建立一个儿童成长健康档案,指导新生儿家长将孩子成长情况定期记录在档案中,便于跟踪新生儿的成长情况。另外,医护人员在了解新生儿情况后,可以为新生儿建立一个《0~6岁儿童保健手册》,在保健手册中记录上新生儿预防接种种类、时间、注意事项等。若新生儿在出生时并没有接受疾病筛查,医护人员告知家长可以到当地符合要求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掌握新生儿情况。另外,在新生儿产后访视频率上,依据新生儿是否是早产、双多胎等情况适当增加频率。

2.婴儿满月后健康管理

婴儿满月也就是说,此时婴儿已经满4周,此时医护人员需要提醒家长进行乙肝疫苗的二次接种,并对婴儿成长情况进行跟踪。在跟踪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睡眠变化情况、母乳喂养/非母乳喂养情况、婴儿体重变化情况、身高变化情况等。医护人员获取婴儿成长情况相关数据后,制定下一步婴儿健康管理计划,并将健康管理计划告知家长,与家长进行密切交流,解答家长在孩子养育中出现的有关健康的问题,指导家长更好进行下一步的儿童养育等。

  1. 3月~3周岁之前健康管理

满月后婴幼儿成长速度逐渐加快,此时对婴幼儿健康管理也需要更加规范,系统,以全面了解儿童实际成长情况,便于依据儿童成长情况,制定相应的儿童健康管理方案,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此时医护人员需要观察儿童成长情况,每2个月~3个月进行一次健康访视。访视内容也从单纯地关注婴幼儿成长情况外,还需要关注儿童意外伤害、疾病情况等,贴合儿童的成长情况,给予儿童针对性健康管理。在此阶段医护人员可以与乡镇卫生所合作,加强一些偏远地区儿童健康管理访视,尽可能将健康管理普及到每一位儿童成长之中,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特别需要注意,此时期一定要关注儿童患病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儿童心理变化情况、常见疾病发生情况等。医护人员还需要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家长健康意识,让家长可以充分认识到孩子体检的重要性,定期跟踪孩子健康变化情况,科学调整孩子饮食等,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1. 4岁~6岁儿童健康管理

此阶段孩子健康管理的重点,需要注重体格检测、视力筛查、血常规检测、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体格检查、患病情况观察等方面,更加全面了解儿童身心成长情况,以为儿童上学之前打造一个健康体魄提供必要的支持。此阶段家长还需要关注儿童饮食调整、外伤害预防等。儿童到4岁以后,已经逐渐接触常见食物,但由于身体机能与成年人之间还有很大差异,此时由于饮食不当出现过敏的情况较为多发,而一旦出现过敏后,不仅孩子遭罪,家长还得担着心,所以家长在儿童健康管理上一定要关注饮食情况,尽可能合理安排儿童的膳食,荤素搭配科学的同时,还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尽可能避免孩子出现挑食、厌食等情况。除此外,此阶段孩子已经能跑能跳,较之婴幼儿时期要淘气很多,发生意外的概率也比较高,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健康管理时,要充分关注孩子意外预防问题,培养孩子知道危险的意识,尽可能规避孩子出现意外,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5.一些成长健康问题处理

学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健康问题是很容易出现的,比如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贫血、蛀牙等情况,这些健康问题对于学龄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家长一定要重点关注,以便于第一时间可以发现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选择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以上便是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的全部内容,对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事关你我,我们大家一起保护好孩子,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