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3

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陈玉鹏

天长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安徽 天长 239300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及其在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入组研究对象用乱数表法分成对照组(60例,地佐辛超前镇痛)与观察组(60例,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对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应激反应因子(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疼痛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诱导前、插管时、切片时、术毕、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2h、24h、36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前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12h、术后24h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以超前镇痛形式应用于手术患者疼痛管理中,利于患者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术后应激反应抑制、术后疼痛改善,同时具有较高应用安全性。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药理学;术后疼痛;临床应用

疼痛自成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以来,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多数研究表示盐酸羟考酮在疼痛管理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且使用方式灵活[1]。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其在手术治疗患者超前镇痛中的应用,加强对对盐酸羟考酮的药理作用域临床应用效果的认知,为临床实践提供进一步指导。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患者,乱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6~74(50.25±2.69)岁,体质量指数20~25(22.25±1.58)kg/㎡,手术时间90~180(145.25±26.25)min;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6~75(50.26±2.74)岁,体质量指数20~25(22.24±1.77)kg/㎡,手术时间90~180(145.26±27.44)min。基线资料组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借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统计其基本信息、手术治疗信息、麻醉信息、术后疼痛管理信息等。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法相同,即“2.5mg咪达唑仑+0.5μg/kg舒芬太尼+0.8mg/kg罗库溴铵+1.5mg/kg丙泊酚”与“5~8mg/(kg·h)丙泊酚+5~10μg/(kg·h)瑞芬太尼”,不同在于对照组切皮前30min行地佐辛注射液超前镇痛,观察组切皮前30min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超前镇痛。药品分别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与萌帝(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42)生产,静脉注射,剂量均为0.1mg/kg。

1.3观察指标

  1. 统计诱导前、插管时、切片时、术毕、拔管时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心率、平均动脉压为主;(2)用VAS疼痛评分标准评价术后6h、12h、24h、36h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强;(3)统计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2h、术后24h研究对象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4)记录苏醒期躁动、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温度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6115ed5829d4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用6115ed5829d4b_html_709a2c930081ed66.gif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6115ed5829d4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

组别

参数

诱导前

插管时

切片时

术毕

拔管时

对照组

(n=60)

心率(次/min)

74.25±6.25

86.58±6.35

68.58±6.44

71.44±6.28

74.56±5.58

观察组(n=60)

74.26±6.17

85.25±6.44

69.84±6.73

72.01±6.47

74.57±5.29

t

0.008

1.040

0.956

0.447

0.009

P

0.994

0.301

0.341

0.656

0.993

对照组(n=60)

平均动脉压(mmHg)

91.22±7.58

78.66±5.65

76.69±7.53

80.14±7.98

90.24±7.56

观察组(n=60)

91.47±7.64

80.24±8.58

78.22±8.14

81.66±8.57

91.12±8.66

t

0.164

1.088

0.976

0.918

0.541

P

0.840

0.279

0.332

0.361

0.590

2.2两组术后疼痛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6h、12h、24h、36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术后疼痛变化情况比较[6115ed5829d4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分]

组别

n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36h

对照组

60

3.12±1.01

2.69±0.54

2.01±0.47

1.97±0.55

观察组

60

2.61±1.02

2.01±0.61

1.73±0.32

1.52±0.43

t

2.512

5.902

3.482

4.558

P

0.014

0.000

0.001

0.000

2.3两组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除麻醉诱导前NE与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6115ed5829d4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

组别

因子

麻醉诱导前

手术结束时

术后12h

术后24h

对照组

(n=60)

NE(mg/ml)

104.24±11.21

229.56±18.58

193.36±17.57

168.58±17.47

观察组(n=60)

105.69±10.65

186.65±17.47

166.56±15.24

147.57±12.26

t

0.663

11.897

8.148

6.961

P

0.509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n=60)

Cor(μg/dL)

12.24±2.47

37.54±5.65

32.58±5.17

28.54±3.55

观察组(n=60)

12.27±2.33

31.17±4.54

28.23±4.66

20.26±3.61

t

0.062

6.214

4.419

11.564

P

0.950

0.000

0.000

0.000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5.00%(3/60)低于对照组20.00%(12/60),组间6115ed5829d4b_html_709a2c930081ed66.gif =6.171,P=0.013<0.05,。

3讨论

盐酸羟考酮是一种从生物碱蒂巴因中提取合成得到的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经鼻给药、肌肉注射、直肠给药等多种方式进行强效镇痛。盐酸羟考酮蛋白结合能力接近吗啡,静脉给药5min可达到峰值,半衰期超过3h利用率60%~90%不等,能够和麻醉剂、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等众多药物叠加使用,满足不同患者需求[2]。本研究将其以超前镇痛形式应用于手术治疗患者疼痛管理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不大,且整体波动幅度较少,说明盐酸羟考酮的应用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干扰,利于其稳定维持。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盐酸羟考酮镇痛较地佐辛具有更好镇痛效果,利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两组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NE、Co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的差异,提示盐酸羟考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缓解神经疼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其使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盐酸羟考酮作为强效镇痛药物在手术治疗患者超前镇痛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夏雪倩.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03):4-5+8.

[2]刘颖,朱丽洁,张中军.羟考酮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09):1819-1822+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