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防可控 不可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1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 不可怕

唐小刚

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省 彭州市 611900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该种疾病发病后会引起发热、咳嗽、疱疹等,这些临床症状不仅会影响患儿身体健康,严重时会出现死亡,威胁其生命安全。也正是该种病症会引起死亡,而且有传染性,导致许多家长对手足口病害怕,不愿意让儿童到学校学习,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次序。家长出现对手足口病的害怕,主要是对该种疾病知识不了解,没有采取措施预防,因此才会引起恐慌。因此,为了减少家长对该种病症的恐慌,现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科普如下:

1.手足口病特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该种病症主要有以下特点:(1)季节性:手足口病有很强的季节性,虽然在各季节都可以发生手足口病,但是这种病症在春季和夏季多发,而且在春夏交替时节,该种病症发病率可以达到高峰,因此在春夏交替时,需要重视对该种病症的预防工作。(2)传染性: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病症在发生后,全时段可以出现传染性,最强传染时段是在发病后1周。但是这种病症的传染主要发生在发病早期,原因是由于早期病毒有很强的隐蔽性,儿童在接触过程中引起感染。(3)传播途径多样化:该种病症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传染,可以经过胃肠道传染,经过飞沫传染,粪便传染,分泌物传染,皮肤黏液传染。因此,该种病症的传染途径非常广阔。(4)儿童年龄性特点:手足口病虽然在全年龄段儿童中都有发病率,但是主要感染儿童是在5岁以下,因此,幼儿园感染几率大[1]

2.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感染,一个是接触性传播;另一个是非接触性传播。接触性传播中,主要是使用感染者毛巾、衣物、玩具、床上用品等引起的感染。非接触感染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比如飞沫、病毒污染水源、病毒污染食物等引起的感染。

3、手足口病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感染后,该种病症潜伏期长,一般是2到10天的潜伏期。患儿在发病后,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并且在手、足、臀部出现疱疹。有些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等;也有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等。患儿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比如脑炎、脑膜炎等。甚至有些患者病情不断恶化,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引起肺功能衰竭,最终出现患儿死亡[2]

4.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手足口病虽然会引起患儿死亡,但是该种病症并不可怕,只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可以防止感染,以此来减少疾病发生率。对手足口病预防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常洗手: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在饭前便后需要洗手,注重经常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消毒,居家过程中需要经常开窗通风。儿童出外游玩回家后,需要洗手。在儿童洗手过程中采用流动水洗,并且用消毒液清洗手部,防止病毒感染。

(2)加强儿童居住环境卫生管理。儿童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幼儿园经常消毒,保证幼儿园干净卫生。儿童在居家过程中,家庭需要开展勤消毒工作。

(3)加强婴儿管理:婴儿在喂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晾晒衣物,特别是尿布需要勤洗勤嗮。减少婴儿饮用凉水,禁止生吃食物。

(4)减少群聚:手足口病的传播过程中,需要有传染源。减少群聚,可以减少和传染源接触,因此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5)发病后隔离:小儿有发热症状时,需要到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以此来切断传染源,减少感染大面积发生。

5.总结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虽然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不要引起恐慌,该种疾病可以治疗,同时可以采取措施预防,以此来减少感染发生率,保证儿童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耿威.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3):357.

[2]孔慧娟,王金霞,王新华,刘新凤,任真,杨旭,王馨,宋皎,倪文婷,梁可可,魏兴民,蒋小娟.2014-2019年平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1,37(07):6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