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颅脑动脉瘤患者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结合颅脑动脉瘤患者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

魏媛媛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311200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颅脑动脉瘤患者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颅脑动脉瘤患者70例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疗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疗法能有效降低颅脑动脉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路脑动脉瘤;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

颅脑动脉瘤是脑部出血性疾病的一种,这种疾病的恶化程度较快,很容易呈现出恶性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治疗颅脑动脉瘤疾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我们原来大都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大的潜藏风险和手术创伤,还可能给患者周围正常脑组织带来伤害,因此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们需要采用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法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针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探究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应用可行性,以对颅脑动脉瘤患者康复状态的提升,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来我院的颅脑动脉瘤患者70例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5例,女2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6~66岁,平均年龄为(53.59±5.29)岁;实验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7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9~69岁,平均年龄为(53.62±5.25)岁;观察对比两组颅脑动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方法,通过检查确定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具体位置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手术操作,手术再患者的翼点展开,手术切口需要再患者的头部展开,完成后将患者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骨膜依次切开,并且合理展开翻转皮瓣以及颅骨钻孔操作。针对骨窗利用铣刀铣下,并且合理剪开患者脑膜,沿着脑裂展开分离操作,于患者动脉瘤位置停止。针对载瘤动脉,利用血管夹进行有效阻断,并且合理分离患者表现出的动脉瘤与附近粘连,完成后合理展开动脉瘤夹闭以及去除阻断夹操作,就瘤颈夹闭情况加以观察,准备引流管于硬膜下进行放置,将切口逐层缝合,完成手术后2 d,将留置引流管拔除。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血管内介入手术疗法。进行手术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不仅如此,还要对患者进行两个小时的全身肝素化。在对患者手术期间,准备肝素钠(1.25 g/h)对患者给药,合理完成全麻操作。之后利用seldenger技术于患者右侧腹股沟位置的股动脉展开穿刺操作,并且将动脉鞘(6F)合理置入,并且于同侧股动脉位置将导引导管合理放入,在颈内动脉内部,将导管头端进行放置。通过微导丝引导,合理插入微导管,并且对应填塞准备的弹簧圈。对于栓塞选择Onyx的患者,在瘤体内部将微导管置入后,需要通过对造影结果进行分析,以对瘤体以及远端是否呈现出血管分支现象加以明确,并且合理进行导管冲洗(利用0.9%氯化钠溶液完成)。完成后于导管内部准备二甲基亚砜领注射器完成注射,并且将Onyx-18胶进行吸取,在患者瘤体腔内部合理注入,观察表现出反流(少量)后,则将推注停止。此外,针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加以监测,以确保能够顺利将导管拔出。完成手术后,于穿刺位置利用沙袋压迫,并且手术后12 h,选择低分子肝素(5000 U)对患者皮下注射。

    1. 观察指标和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颅脑动脉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脑积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管痉挛)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于两组颅脑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对应采取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展开,结果同颅脑动脉瘤患生活质量具有正比关系。

    1.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颅脑动脉瘤患者手术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生活质量评分)各以n(%)、(x±s)表示,各行χ2 检验、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在手术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8.41±2.88)明显高于对照组(71.94±3.29)患者,且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通过相关的临床分析不难看出,引发颅脑动脉瘤的因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颅内动脉先天缺陷、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等。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确定有效术式,对疾病进展进行控制,将脑血流动力学加以改善意义显著。开颅夹闭术的实施,因为较大切口以及创伤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获得效果欠缺理想。此种情形下,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有效应用,其除了将颅内动脉瘤系列症状加以改善之外,还可以将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对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系列缺点均可以充分避免,最终于颅脑动脉瘤手术疗效提升、安全性提升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几方面均获得确切效果。综上所述,颅脑动脉瘤患者于临床接受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于术后并发症减少,脑组织血流量影响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几方面均获得促进效果,最终充分促进颅脑动脉瘤患者康复状态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娜,李仁华,代思思,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预后[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2(1):40-45.

[2]马金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