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农村低电压采集和治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农村低电压采集和治理研究

周振朝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池大化供电局

摘要:低电压问题除了影响客户居民的正常用电,间接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外,还会降低用户电器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增加电网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危及电力系统和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科学全面分析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针对性采取治理措施,能够避免低电压治理过程中盲目投入、反复改造所造成的人财物浪费,切实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农村;低电压采集;治理

低电压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长期的问题,需要结合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逐步治理。为进一步改变用电难问题,充分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加快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配网结构,优化升级规划、优化投资安排、推进工程实施、规范标准建设,提升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强化农村配电网运维管理和农村改造升级。切实提高电网保障能力、电网建设运行的经济水平,提高农网用户的用电服务水平。积极推进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用电质量。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及应用

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主要将智能电能作为信息采集的依据,通过网络手段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针对农村低电压用户的用电采集工作也有了新的信息采集方式,不再是原有的人工抄表方式,克服了人工抄表过程中抄表周期过长的不足,减少了人工操作失误的影响。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可以时时刻刻监控配电网的运行指标,了解配电网的供电状况,针对配电网之中的电量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农户的用电安全。

智能电能表可以计算出用户的用电量,并且针对用电量进行信息处理,将处理完成之后的信息传递到远程控制设备中,最终完成抄表工作。这种方式极大地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进行监督和管理,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提高了信息采集人员的工作效率。录入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之中的数据,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当地农村的用电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为当地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保障电网的高效运行。

2低电压问题分析

2.1主网建设薄弱

当前,大部分县(区)农村地区的电网建设无11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支撑,主要依靠110千伏线路或35千伏线路长距离输送,同时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不足,部分站仍通过无载调压变压器进行调压,调压手段单一,上级电源点变电站无功得不到满足,电压质量无法保证,影响至下一级电网电压质量;部分县(区)水电丰富,主网10千伏线路接入小水电俱多,逢枯水季从大网下电,此时10千伏线路首端电压高、末端电压低,遇丰水季水电大量上网,造成线路末端电压高、首端电压低的现象。处于线路后半段用户电压随季节出现明显波动。目前县(区)因采用的配变均为无载调压变压器,电压调整需将配变短时停运,配变调压能力不但有限且工作量很大,故线路波动大时满足不了调压要求。

2.2配电网设备容量不足

配电插座多、面积大、线路长、供电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城乡电网改造受资金限制,配电变压器容量小,中低压主干线和户用线截面积小,中低压供电半径大;农村配电网改造周期长,负荷增长快,用电周期相对集中。

2.3低电压的管理原因

一是供配电设施管理粗放。营销、分销、调度数据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与低压用户之间没有有效的联调机制,无功设备没有根据季节性负荷和用电高峰谷情况及时调整。二是各县(区)营销管理不到位。据报道,农村居民的生产负荷小而过去大的现象导致配电变压器过载和低压。三是对用户用电性质认识不够,对站区负荷发展预测不科学合理,配电变压器在高峰负荷期间超负荷运行;部分用户室内线路未根据实际电力负荷增长同步扩容改造,使用年限超过年且超负荷;对大用户宣传指导不到位,负荷过于集中,负荷转移不及时,造成用户电压偏低问题。

3治理低压的有效措施

3.1升级农村电网

工作人员发现,农村电网现有设备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电网运行的需要,因此应引用新设备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为了帮助农村地区改造电网,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和偏远地区,政府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以确保站区的供电电压符合标准。

3.2加强农村供电管理

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农户用电信息,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低压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确保农村供电的稳定。如果一些用户经常出现电压问题,则需要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查找电压低的原因,定期检查供电设备,防止设备故障引起的供电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经济支出,保护国家电网资源。

3.3科学的电压补偿

一些地区无法通过设备改进和电网优化来改善农民的电能质量。此时,需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如果某些地区经常出现低压,则有必要在当地建立无功优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专业人员应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了解电压变化幅度,进行无功补偿。同时,还要了解站场压降幅度和负荷情况,确保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操作频率,减少因电压条件引起的设备故障。

3.4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

增加配变布点,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的原则,增加配电变压器,并全部采用S11及以上的型号节能配变,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有效缓解负荷紧张、电压偏低的状况。轮换配电变压器,采用“推磨”方式,以一台容量较大的配变为起点,依次轮换负荷大、容量小的配变,达到多个配变同时增容、提高电压的目的。再有按照各县差异化特点,对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除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以提高台区供电能力外,应采取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于0.4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大于500米的农村配电台区(零散个别用户除外),或供电半径大于300米的场镇及周边区域,应采取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的方式缩小供电半径。

3.5提升变电站主变压器及配电变压器的调压能力

通过投退无功补偿装置或主变调压方式,首先从源头上保证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在合格的范围之内。调整配电变圧器分接头。在电压波动较大或压降较大的中低压线路,通过采取在线路中后段安装自动调压装置的方式,提升用户侧供电电压质量,调压范围可达20%左右。

3.6提升配电网无功补偿能力

根据客户用电性质,在三项四线末端和重要用电设备旁、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进行分散无功补偿配置,以减少无功功率和电压损失,有效提高电网末端电压。

3.7低压配电线路改造

低压线路主干线、支干线应全部采用三相四线供电,且导线截面不低于70平方毫米。同时考虑低压综合配电箱、电表箱及接户线改造。从源头管控低电压,做好各类配网工程设计管控,严控低压供电半径相关要求,把好设计关,严格管控施工质量工艺。

结论

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之中农村低电压采集以及治理进行研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就需要升级农村电网,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供电管理,科学的电压补偿。以此来促进农村低电压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农村低压的问题,保障农村供电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农村低电压采集和治理分析[J].智能城市,2017,3(11):164-164.

[2]李剑鸣,朱玮琪,刘开乐,等.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居民用户低电压监测的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8,16(2):23-27.

[3]王健,和巍,孙一申,等.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J].机电信息,2017(3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