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优化升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3

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优化升级策略

郑德苗

五莲县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山东 日照 262300

摘要:乡村旅游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自然的生态环境、悠闲的乡村生活、带着乡愁的农业生产、独特的乡土文化,以及浓郁的人际关系,是游客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里体验不到的一些东西,尤其是传统的、自然的、内心的东西。本文对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优化升级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策略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强调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含义的界定,国内外没有统一的观点。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为依托,以游客的消费需求为导向,吸引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并为游客提供相应服务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乡村旅游必需发生在农村,农村是其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乡村旅游面向全体居民,旨在为广大游客提供农村活动体验。近年来,随着收入的提升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行活动精彩纷呈,旅游形式丰富多样,如:农家乐、农活体验、野外探险、拜访古村、民俗风情游、民族历史、红色文化游等。

2乡村旅游的核心要义

2.1空间上的全区域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实施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这里的“一定区域”即为通常意义的旅游目的地,其范围可大可小,大可以是一个市甚至是一个省,小可以是一个乡镇、一个村庄。与以往其他模式比较,全域旅游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空间上的全覆盖。具体来说就是打破以往旅游体验局限于景区内的发展模式,将游客体验的空间范围扩大至整个旅游目的地。

2.2资源上的全要素

传统旅游发展理念认为,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各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区域旅游开发的重点是这些旅游资源且将其打造成为景观要素以招徕游客。全域旅游的资源规则是在不否认景观要素重要性的同时,强调区域内其他要素同样值得重视。这里的其他要素包括区域内、景区外的所有影响游客体验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如目的地的空气质量、环境质量、文化氛围以及当地居民的文明素养、好客程度等。

2.3过程上的全参与

要实现全时空游客体验和全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全域旅游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全员共同参与。一是旅游规划的全领域参与:全域旅游规划应在政府主导下,统筹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共同参与其中。二是旅游开发的全主体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当地居民等各利益主体应共同参与到全域旅游的开发,其中当地居民如何有效参与到全域旅游开发当中值得关注。三是旅游服务的全行业参与:不仅旅游行业内各部门企业要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区域内其他行业也应为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而努力。

3乡村旅游的模式

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主要有6种模式:一是景区带动发展型,主要通过接受景区辐射,为景区提供多样化的配套服务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形成景区与乡村互为补充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民俗文化依托型,主要以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为旅游吸引物,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文化元素牵动旅游业的发展;三是乡村民宿带动型,主要以民宿为核心体验产品,围绕旅游元素形成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培育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四是生态资源依托型,主要依托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生态体验、生态研学、康养度假等,主要优势为“绿色低碳”和“亲近自然”;五是田园观光休闲型,主要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村人居环境,围绕乡土景观与农业生产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六是旅游扶贫成长型,通过政府主导、资源租赁、企业带动等方式,将发展旅游与精准扶贫深度结合,形成以旅游带动致富的效果。

4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人文振兴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而且大约70%散落于乡村,乡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宝藏。因此,继承、挖掘和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人文振兴意义重大。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乡村文化自身的历史、艺术价值和对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两方面。第一,乡村文化的历史、艺术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回归乡村本位,主动参与其生存空间的优化,助力乡村振兴。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和灵魂根基,也是地方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第二,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文化具有公共性和外溢性,培育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有助于扭转当前乡村空心化格局,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以河阴镇的举措为例,同样证明了通过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生产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反作用于乡村文化。一方面,游客凝视是乡村社会发展旅游业的初衷和目的;但另一方面,游客凝视也可能造成对乡村社会传统历史文化的消解。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客源与乡村旅游目的地间的长期互动,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双向互动与交融,促使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互补、多元、充分、均衡的乡村文化。与之不同的是,从乡村文化复兴的角度思考乡村旅游,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资源化和市场化值得关注。

5实现乡村旅游振兴需要注意问题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多方面的工作。发展乡村经济,必须要解决乡村居民被动的闲暇时间和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让村民在农忙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有事可做,能够产生足够经济效益;同时,农民自住之外的闲置房产资源需要有人使用,需要有能够产生足够经济效益的好项目。此外,还需要重新认识乡村。乡村不是农村,农村是农业生产方式、务农人群聚集的空间,而乡村主要是跟城市对应的。尽管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依然重要,但在乡村可以注入的产业类型一定不只是农业。要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是可行的发展方向。

6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优化升级的策略

6.1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质量

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业型人才是关键,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上,要本着人才引进、人才留存与本地人才的培养三步走的实施策略来实施,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服务的优化升级。能够提供高素质、高能力、专业化的人才是乡村旅游产业优化的最终目标,但是根据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可以分步实施,逐步达成目标。首先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通过积极推动人才引进来积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当然,人才引进的成本投入相对较高,政府部门可以以区域为单位,高薪聘请专业化的顾问和培训师来针对当前的管理者、经营者进行培训,并为平时的管理和运营提供咨询服务,保证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专业化人才的留存,对于外部引进的专业化人才要考虑留存问题,从生活角度、工作角度等多方面为专业化人才提供优越的条件或政策,例如对于专业人才的购房政策、子女的上学优先政策等等,从而为专业化人才在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留存提供保障。最后,要对当前的乡村旅游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服务和基本管理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奖惩制度,从而在培训和激励的双重保障下,来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政府部门在对乡村旅游产业统筹规划下要加深地方高校在旅游专业的培养与合作,保证乡村旅游专业化人才充足,为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解决后顾之忧。

6.2乡村旅游产业与特色农业发展相融合

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现代化生物科技应用其中,在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本着对现代特色农业的宣传展示、寓教于乐、休闲体验的目标,将其与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通过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农业教育基地等来实现二者的融合与创新,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例如,袁隆平的水稻杂交科研团队在水稻杂交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并且已经实现了海水稻在重度盐碱地中成功种植且亩产547公斤的壮举,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如果乡村存在盐碱地则可以选择试种海水稻。

6.3充分发挥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引导和支持,不断强化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

乡村旅游将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结合起来,是广大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创收增收的重要切入点。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政府尤其要发挥在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乡村旅游形象宣传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作用。

6.4实现产业联动发展,丰富乡村旅游项目

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为诸如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等各种行业的繁荣创造条件。而相关产业的兴旺发达又能反过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此要丰富乡村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

6.5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意义

当前全域旅游在城市地区发展困难重重,何不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将全域旅游发展方向转向乡村地区。笔者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乡村自身,各级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均应充分认识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的重要战略意义,并通过行政力量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快速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应尽快出台类似于“建设全域旅游精品村”的指导性文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地方政府应从发财政拨款、土地利用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支持;乡村自身应把握战略机遇,积极争取资源,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争取在全域旅游建设上“快人一步”

结束语

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同时基础也比较薄弱,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参考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真,余镇涛,白迪.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外来投资重要[J].中国农村经济,2019(06):76-93.

[2]李志龙.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03):643-654.

[3]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程久苗,杨兴柱,杨钊,姚国荣.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01):102-118.

[4]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5):182-186+193.

[5]蔡克信,杨红,马作珍莫.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8(09):22-27.

[6]李涛.中国乡村旅游投资发展过程及其主体特征演化[J].中国农村观察,2018(04):132-144.

[7]黄震方,黄睿.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地理研究,2018,37(02):233-249.

[8]史玉丁,李建军.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与农村可持续生计协同研究[J].旅游学刊,2018,33(0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