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雒爱萍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咀头初级中学 陕西 太白 721600

摘要: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认为,这些经典篇目,耳熟能详,让学生背诵过记住就行了,这样的方法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文言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基础和赏读能力的“黄金阶段”,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文言教学的重点,以能力培养为主,奠定厚实的文言基础,为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 教学重点


一提到学习文言文,学生常面带惧色,一方面是因为有大量的背诵任务,另一方面,学生觉得学得“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每每此时,常替学生感到惋惜:几千年文明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千古经典”竟让学生谈它“色变”,这是该我们教师反思一下了,是我们没帮他们找到打开“宝藏”的“正确方式”吧。说实话,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最爱上的是文言文课,因为每每看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懂一篇文言文能讲出正确文意时,他们脸上的成就感,让我收获了师者的幸福。这种幸福感鼓舞我,一定要和我的同仁们多探讨更好的文言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愿意学文言、乐于学文言,能学好文言文。

当然,学文言文一定要抓住重点,否则花很多的时间,却收效甚微,从教20多年来,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认为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1.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

生活中凡是有“趣”的事物,就可以让人愉快,让人产生兴趣,吸引人的注意力。学校教育为了“教书育人”,加入“趣”的因素,可以使学生不再呆若木鸡般聆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说教,会喜欢并快乐的学习语文,将语文学习当成一种“欣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刚开始,我先准备一些短小的文言文,先让他们自己阅读,找到他们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老师讲解去印证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比如《穿井得一人》这篇课文很短,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完之后,把这个故事用现代汉语讲给同学听,最后他们从老师这里印证,自己讲解的是正确的,就会获得成就感,这样会逐渐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这些短小篇目的练习,他们越来越喜欢这种“挑战”,也就会主动的去。学好了文言文,必然会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情绪,形成良性循环。

二、注重文言词汇的积累,这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文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进入七年级时,对文言文的了解只限于这么一个名称,基本上不知道文言词汇的用法和它与现代汉语意思的区别,他们认为文言文艰涩难懂,充满了惧怕情绪,所以在七年级阶段,文言教学中渗透文言词汇的积累,比如常用的文言词汇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

“走”是跑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告诉他们古代很多词,可以拆开来,每个字组成一个现代词。这样去解文言文的话,就容易多了。还要让学生了解文言的词汇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这些词汇,是文言特别需要积累的词汇。

初中范围内的这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数量是特别有限的,所以六个学期,要记住的词汇量不是特别大,很容易把他们一个一个都记下来。

我们要把词汇的积累渗透到每一课的教学中去。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把文言中每一个实词的用法和每一个虚词的用法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夯实文言基础,到高中阶段,语文中的文言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1. 注意“文”和“言”的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学文言文就是弄清楚实词、虚词的意思,考试的时候会做那两道翻译题,然后对文章有简单的认识。其实不然,我认为应该把“文”和“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为了牢固文言基础,积累文言词汇,而积累词汇是为了学会去运用这些词,更好的理解文意,这些千古流传的经典名篇,其中包括着作者的个人思想、价值追求,包括写作技巧。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文言文中的“文”的本身的重视。就像《爱莲说》中表达出来的周敦颐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像陶渊明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都表达的是作者一种志向和追求。甚至像宋词中表现出来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这些都是我们除了“言”之外要领会的落到思想深处的价值和情怀。

所以,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在学习“言”的基础上,更好地领会每一个经典名篇渗透出来的鼓舞我们的作者的态度和追求。

总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是学生接受文言教育的基础阶段,那么,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夯实文言基础,积累足够多的文言词汇,利用创新、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文言的学习能力和文言解读能力,将“文”和“言”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文明,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张金良,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2】文言课堂也精彩——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考试周刊》.2011年73期.吴连芝

【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应对策略与原则.《课外语文(下)》2015年8期谢晓凤

【4】创造条件,厚积薄发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文教资料》.2014年24期林美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