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 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

王佳

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武汉 430080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运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体检的3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AT-Ⅲ、APTT、TT以及P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Fg和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清胱抑素C诊断急性脑梗死,有助于临床分型,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凝血功能;血清胱抑素C;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并且好发于老年人,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有文献报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凝血功能可以将机体血液循环状态充分反映出来,而血清胱抑素C能够判断血管损伤程度[1]。因此,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运用凝血功能检验和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的3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31-74岁,平均(52.6±9.2)岁,其中13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观察组年龄32-75岁,平均(52.7±9.3)岁,其中15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疾病类型:19例为完全型脑梗死、16例为进展型脑梗死。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3ml肘静脉血,以每分钟3000r/min转速进行10min离心处理后,分离上层血清,然后运用凝固法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Fg),并且运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对血清胱抑素C(CysC)进行检测,采用配套试剂,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进行观察,并且记录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包括AT-Ⅲ、TT、APTT、PT、Fg以及CysC等。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g和CysC水平较高,且AT-Ⅲ、TT、APTT和PT水平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x±s

组别

AT-Ⅲ(s)

PT(s)

Fg(g/L)

CysC(mg/L)

APTT(s)

TT(s)

对照组(n=33)

108.76±3.28

23.12±2.13

2.33±0.45

1.03±0.22

38.69±3.02

14.45±1.56

观察组(n=35)

72.67±3.11

15.09±2.04

3.12±0.28

1.47±0.22

28.56±2.54

10.23±1.03

t值

6.309

8.112

5.083

9.643

7.973

9.0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观察组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完全型患者的CysC、APTT、TT以及Fg水平低于进展型,且AT-Ⅲ和PT水平高于进展型(P<0.05),见表2。

2 不同类型脑梗死检测指标比较(x±s

疾病类型

AT-Ⅲ(s)

PT(s)

Fg(g/L)

CysC(mg/L)

TT(s)

APTT(s)

进展型(n=16)

61.17±2.33

12.55±1.02

3.23±0.55

1.66±0.28

11.98±1.83

30.45±3.22

完全型(n=19)

78.56±2.17

18.22±1.16

2.45±0.46

1.28±0.24

8.45±0.91

23.81±4.56

t值

5.083

8.112

4.335

9.053

5.093

8.35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脑组织的一种急性缺血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虽然当前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前,机体脑组织分泌的蛋白酶数量明显增加,可升高血清胱抑素C水平[2]。血清胱抑素C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抑制剂,能够对细胞内的蛋白质浓度进行调节,对凝血功能进行调控,在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使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并且出现一连串相应症状,对机体自我调节功能进行刺激,使血清胱抑素C的分泌量和合成增加,从而导致凝血功能紊乱[3]。所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能够将凝血功能直接反映出来,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通常情况下,急性脑梗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完全型和进展型,其中后者病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并且往往合并脑部神经功能损伤。在凝血功能中,凝血因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发病后判断止血功能的一个核心物质[4]。一般来说,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其血液不会凝固或者渗出血管,如果凝血功能紊乱,则会导致过度凝血或者功能亢进等问题,使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这也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如果患者血液处于形成血栓前状态,可降低AT-Ⅲ水平,缩短PT,升高Fg浓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APTT、TT、PT比对照组低,且FIB和Cys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并且进展组和完全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孙菡[5]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为临床分型提供有效依据,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马静.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0):101-102.

[2]吕娜.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判定其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9):165-166.

[3]代建风,李丽.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24):160-161.

[4]缪健.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3):167+169.

[5]孙菡.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125-126.



姓名:王佳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9.1.12 籍贯:湖北黄冈

学历:本科 从事研究方向:检验方向 毕业院校:湖北中医药大学 现有职称: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