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语感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语感教学

郝良喜

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邢海小学 山东省巨野县 274935

摘要:时代的不断发展愈发凸显语文文化功底的重要性。语文语感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把握小学教育阶段这一语感培养的关键时期,认识到传统语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核心素养为教育指导理念,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语言感知和认知能力,夯实他们的语感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感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构建学生学科素养和语言学习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语感的培养,结合不同的文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同时教师也需要对于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所学习的课文内容,就会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所学习的文章,这些都是构建学生语文语感的有效方式。

一、语感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感知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材料,透过文字而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并且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感是一种语言素养,经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章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刻的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语感,首先需要让学生进行不断的反复读,最终学生通过作文进行呈现出来。语感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迅速的阅读文章,做出精准的判断,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一些缺乏语感的学生,他们仅仅只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咬文嚼字,简简单单的读出文章作者所表达的表面含义,没有办法进行深刻的领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无法具体的告诉学生语感是什么。只有每个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才能够慢慢的走入作者的世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对话,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意义所在。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语感教学策略

(一)通过文本阅读培养语感,践行核心素养

文本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字词句的朗读训练,在学生熟悉掌握字词读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句子和全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朗读的音调,正确处理文章的阅读停顿。通过文本阅读培养语感,首先需要理解课文和句子内容,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了文章语句内容和主题思想,才能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培养语感。比如,在学课文《观潮》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的过程感知文本内容,以及作者利用文字、语句传递出的思想和感受。有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声势的震撼,也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教师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课文中的停顿、语调,并从一些关键词句中感受语感。从刚开始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是一条白线,到后来白线逐渐变粗拉长,然后形成翻滚的白浪,进而是高达两丈的水墙,其中的“一条白线”到“两丈多高的水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观潮者感受到大潮的来势汹涌和雷霆万钧。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关键的词空出来让学生填空,利用填空和给一些关键词涂色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语感训练。

(二)科学朗读培养语感,践行核心素养

大声朗读是小学生语感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利用好这种语感训练方法和形式,寻找各种朗读篇目,丰富学生的文本资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强化他们对于朗读节奏、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尤其要重视并加强重音和语调的练习,严格要求学生的朗读效果,避免他们在朗读中出现破音和断错句的错误,这些都是小学生语感培养中需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在早读课上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读书跟唱书一样,没有节奏,没有合理断句,更无从谈起抑扬顿挫,这种不良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语感的养成。所以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阅读,科学朗读,通过熟读、深思培养他们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范文阅读,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升华思想。如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样是十二三岁的年纪,面对修身课上校长的提问,学生的答案大多是关于个人和家庭的荣辱而做出的奋斗和努力,唯有少年周恩来心怀天下,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兴盛崛起才是中华同胞安居乐业的有力保障。

(三)展开有效语言应用实践活动要想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语感

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给学生设计多元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就会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学习的活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能够有效得到提升。教师首先要让自己的教学思维得到有效开放,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易于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激发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内容的感知,促使学生多元化的展开实践锻炼。例如:教师在教学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时,可以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回忆说出其他所描写山水的诗词,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悟。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想象中激发语感

针对小学学生,其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能力,因此通过为学生创设兼具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想象空间,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学习参与兴趣,并在帮助学生创设真实语言情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其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一些全新教育手段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为学生展示文章场景,进而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深度。例如,针对《开国大典》一课,教师可以相关的照片和电影为依托帮助学生重塑开国大典的宏伟场景,进而在使学生于脑海中前往开国大典现场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描述词汇的语言理解和文字感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而言,语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训练培养,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且逐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峥.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132.

[2]张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具体方法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17):179.

[3]李焕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求知导刊,2020(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