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张凯翔

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消耗,人类为了获取能源,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因此需要在建筑学设计中引入生态意识。近些年,中国建筑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明显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得到了有效完善。

关键词:解析;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引言

近年来,在建筑学设计中融入生态意识的做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既代表了人们对生态破坏的醒悟与弥补,也代表了建筑学设计顺应时代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居住场所的要求从空间大小升级到人文关怀、舒适宜居上,所以在建筑学设计中融入生态意识是必然趋势,其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节能减排,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性循环发展。

1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表现

生态意识为建筑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观点,把这类建筑称为生态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生态建筑具备传统建筑没有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建筑生态要素的运用,这类建筑最主要的就是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规定。生态建筑还在系统化上构建了有利于维持生态循环的建筑生态体系,有利于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并且其具有环保的特性,这也是当前我国提出生态设计的主要原则,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为区域环保和生态体系保持做出贡献。在建筑学设计中,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首先要具备生态意识,生态理论的相关知识要牢记于心,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要对建筑进行有意识的改进,增加生态环保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建筑设计中对环境、环保与绿化等方面的陈旧观念。在此基础上,要对建材进行筛选,通过优化建筑材料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建筑领域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设计和工程中的环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已经建设的各种建筑当中,真正能体现绿色环保建筑运行效果的还不是很多。仍然需要在设计施工及建成运行的管理方面予以生态意识方面的加强。

2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2.1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因此人类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一定要尊重自然环境。就中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较短时间之内难以达到绿色建筑发展的预期目标,如果因地制宜地开展建筑设计以及对应的建设,那么便可以让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因地制宜,既对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又高度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之外,而且还能够推动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建筑项目开始施工之前,相关部门一定要全面勘察施工现场和附近区域的自然环境,在保证它的自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给项目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挑选旅游业附近区域作为建设地址,除了可以极大程度降低大众生活给景区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这一天然优势进行高效应用,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能源需求较大的建筑也必须依照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挑选能源储备丰富且种类多样的地区作为此类建筑的建设地址,最大程度应用其中的可再生资源(例如风能等),以此让生态建筑优势得到充分展现;除上述几种建筑之外,在对化工类特别是具有高污染性的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让它和人群、自然资源等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因造成破坏,还需要依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排放物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应对处理方案,在检测达标之后进行排泄、排放。

2.2施工前的科学调度与客观分析

只有将建筑主题特点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同时科学测评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建筑实物与自然环境的融洽相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生态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净化功能,能够达到自我平衡,但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就很难再恢复,或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恢复。所以我们要设计时始终坚持科学调度与客观分析,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平衡的临界点,一定要把控住这一限度,采用有效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准及要求。

2.3空间布局的节能化

生态建筑首先要强调减少能源消耗,重点是节省空间布局及材料能耗,即限制建筑物高度,设计出体量小、多功能、能耗低、不用经常维护的生态建筑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于生态建筑的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如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层玻璃、一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内采用倒置式,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的水龙头等,成规摸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使废水再生利用;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净化了环境,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同时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使用的规定也是节约能耗的重要措施之一。

2.4积极采取绿色化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宜居和实用的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是体现生态意识的核心,而且其也是建筑生态设计和绿色化建筑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当中所说的绿色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主要有建筑环境绿色化、建筑设计绿色化、建筑材料绿色化、建筑功能绿色化等。在设计中需充分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自然以及社会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坚持就地取材,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此外还要在工作中保证建筑与生活联系密切,发挥出其最大作用。建筑当中的环境建设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装潢设计,一个是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协调性。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其应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和美观性,从而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室外环境则应考量其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从而满足绿色化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2.5采取绿色化设计策略

建筑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设计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正确认识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让人、建筑、环境能够更加协调相处、发展。绿色建筑是生态意识的核心,也是建筑生态设计和绿色化建筑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筑当中的环境设计一般包括室内装潢设计,室内外环境的协调性设计,但无论哪种设计,都应该考虑到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施始终贯穿生态化、绿色化设计策略,从而满足绿色化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生态建筑学要致力于长远利益,生态建筑要体现出能够长久、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建筑的建设要优于普通建筑。生态建筑学的实质就是为了让人类能更好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人类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尽量把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建筑设计者要给生态建设的发展提供空间、提供支持,使建筑沿着生态建筑的道路发展,以实现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玉蒙.现代房屋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4):62–63.

[2]历志伟.研究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