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沈艳 庞超 谌彪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 要】目的:分析系统心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根据硬币法将患者完成实验、对照组的划分,每一组包含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抑郁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比较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得以缓解。因而应当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

【关键词】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抑郁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且最近几年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态势[1]。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悲观厌世、自卑抑郁等[2]。抑郁症这一疾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临床上对于抑郁症这一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高度重视。系统心里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兴的干预手段,对抑郁症患者运用该干预手段对其疾病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对系统心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形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根据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范围是24-58岁,平均值为(37.73±3.29)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病程为(2.73±1.4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是25-59岁,平均值为(37.54±3.34)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病程为(2.53±1.51)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为其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定期进行病房的清洁,保持病房的整洁性。同时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而后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使患者明确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及禁忌事项。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心理干预,包括前期心理干预、治疗阶段心理干预、转移疗法等内容[3]

前期心理干预:在患者治疗期间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自卑以及忧虑心理,且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甚至会产生自伤以及自杀念头。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应在掌握患者信息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而后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治疗阶段心理干预:在这一阶段内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展开沟通,并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使患者增强对治疗的自信心。如若患者存在自杀倾向,则应加强安全护理,并嘱托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警惕,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转移疗法: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音乐会等活动以实现转移其注意力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患者学会应对烦躁以及焦虑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100分,非常满意分数高于90,一般满意分数介于60至90,不满意分数小于60。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4]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60

54

4

2

96.7

对照组

60

43

5

12

80.0

X2

-




8.086

P

-




0.004

2.2 SAS、SD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x±s,分)

分组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n=60)

58.28±3.19

37.38±1.20

57.29±2.02

36.82±3.13

对照组(n=60)

58.33±3.23

47.33±1.18

57.32±2.14

46.28±3.24

t值

0.085

45.795

0.079

16.266

P

0.932

0.000

0.937

0.000

3讨论

现阶段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但广大专家学者认为与患者心理状态、所处环境有关。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临床上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更加重视。系统心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护理方式,运用该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实验数据表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

综上,应当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推广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方式。

参考文献

[1] 向美玲,林涌超,邹晔峰. 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3):93-94.

[2] 郭婧婧. 护理干预对改善门诊抑郁症患者不良心理及的作用研究[J]. 智慧健康,2019,5(4):62-63,70.

[3] 韩小文.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J]. 健康必读,2021,16(1):179.

[4] 姜玉生.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21,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