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分析

孙恒 单士华 陈伟 迟肖亭

东阿县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研究组应用rhTPO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PLT最小数值、PLT恢复最大数值高于对照组,PLT减少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显著,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急性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属于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白血病临床特征是以造血干细胞或者祖细胞出现恶性克隆性增生,化疗是该病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是药物的毒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等,其中骨髓抑制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的风险性,且严重血小板减少可以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需要及时处理。因此有效的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且在化疗的第一个周期血小板计数低于 30×109 /L ,恢复后最大值低于 300×10 9 /L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急性感染期;活动性出血。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年龄20-58岁,平均(34.11±2.19)岁;男性30例,女性25例。研究组年龄22-59岁,平均(33.35±2.08)岁;男性29例,女性26例。上述两组患者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化疗方案,参考 2011 年的 NCCN成人急性白血病治疗指南,给予蒽醌类以及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 Ara-C) 为主的诱导缓解化疗方式,一般为 DA、IA、MA方案等。

化疗后其当PLT 计数 < 30×10 9 /L 时,对照组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1.5mg皮下注射,1 次/d; 连续治疗 3 d,之后每隔 1 d 给药1 次; 最长连续给予14 d; 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 9 /L 或者比给药前上升 50×10 9 /L 即可停药。若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 PLT 计数水平低于 20×10 9 /L 时需迅速给予 PLT 悬液输注。

研究组应用rhTPO治疗,使用剂量15000 U 皮下注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两组临床指标(PLT最小数值、PLT恢复最大数值、PLT减少持续时间)。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616d0fff4859c_html_d37c088e750da480.gif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PLT最小数值、PLT恢复最大数值高于对照组,PLT减少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临床指标比较( (616d0fff4859c_html_d37c088e750da480.gif ±s ×10 9 /L )

组别

PLT最小数值

PLT恢复最大数值

PLT减少持续时间

对照组

20.35±2.36

162.39±55.28

16.89±4.28

研究组

26.93±4.39

225.48±6.29

11.09±3.21

t

4.923

24.394

6.395

P值

P<0.05

P<0.05

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头晕

乏力

发热

水肿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5

6

3

2

4

15(27.27%)

研究组

55

2

1

1

2

6(10.91%)

X2






8.394

P值






P<0.05


3讨论

白血病属于恶性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目前对于白血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化疗,或者说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不可缺少的治疗方式。但是化疗过程中对健康的骨髓细胞也会造成一定的抑制,造成血小板减少;而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性。临床可以通过输注血小板悬液能够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出现,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血小板悬液长时间应用会产生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且血小板来源受限,患者往往不能及时的输注血小板,使得出血的风险增加。

TPO(血小板生成素)是通过刺激巨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个阶段均有刺激作用,对巨核细胞发育成熟有促进作用,继而达到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rhTPO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仓鼠中提纯而来的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是哺乳动物血液中一种有效成分,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组织中的巨核细胞,因此是可刺激巨核细胞生长以及分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可参与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分裂等过程;在提升血小板的药理作用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基本相同;重组促血小板生成素为一种特异性血小板刺激因子,直接作用与骨髓造血干细胞,可调控血小板生成各个环节,其药理作用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相似,对于血小板升高具有明显特异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PLT最小数值、PLT恢复最大数值高于对照组,PLT减少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显著,显著提高血小板指标,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木合拜尔·阿布都尔,刘鸿.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田血栓与止血学,20l7,23( 4) : 616-617.

[2] 邵 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 10) : 46-47.

[3] Li WM,Hu TT,Zhou LL,et al.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hePIK3CA (H1047R) mut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 novel PCR-RFLP method[J]. BMC Cancer,2016,16(1):454.

[4] 魏丽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疗效观察 [D]. 青岛:青岛大学 ,2017.

[5] 串俊兰 , 谭佳于 , 唐梅 , 等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白介素 -11 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13(1):110-114.

[6] 张如仙 , 赵彩源 , 张冰歌 , 等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4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