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严喜军

甘肃省 宕昌县沙湾中心小学 748506


摘要:高段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能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在内心勾勒出相关的简单知识体系。为了响应国家对课程改革的不断重视,小学数学教师要抓住高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提高主题图在教学中的占比,对主题图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该高段数学教学现状和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作用,提出了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教学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主题图;小学高段;数学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主题图教育能够将一些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许多数学教师都忽略的主题图的重要性。将主题图应用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适应课堂节奏。但在实际小学中主题图相对单一、枯燥,教师要分析主题图的应用场景,提高教学质量,为数学主题图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1.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现状

在高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主要按照教材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相应的管理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开展优质的课堂练习。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中,教师应当学习更多的教育内容,适应教育方法新要求。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学场景很少应用现代化的技术,生动性稍显不足[1]

  1.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主题图的意义

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处于发展阶段,各项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图片,开展教学工作,利用主题图的方法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小学生喜欢内容丰富的故事,教师可以在主题图应用和制作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通过故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想做课程开展的主体,渴望表达自己,想要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自己理解教学内容,诱导学生复述图片内容,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更多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表达,能够实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过的表达机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3]

在相互表达过程中,学生能够加强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同学的解题思路,完善学生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的开展分组讨论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一同讨论主题图内容。教师通过主题图内容的多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合理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地分组,在每一个小组中,都要有能够带动学习氛围的学生,同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有学习能力强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并保证在小组讨论中,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基础薄弱、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能够借鉴这些语言,形成自己的表达思路,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另外,以小组为单位的主题图讨论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4]。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主题图讨论教学后,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组方法,调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入手,慢慢做到随机分组。

  1. 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主题图设计

教师要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图,完善教学过程,纷繁多样的主题图还能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高段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以及艺术素养,对于美和逻辑具有一定的基础认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样的特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完善学生学习意识,在主题图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让课堂变得轻松。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预先收集三角形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地图片。在图片的选择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如选择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结构,教师可以选择局部三角形形状的图案,让学生能够总结三角形性质。同时,还可以选用带有三角形的整体图片,有利于学生自身通过掌握的三角形知识,形象阐述图中三角形的模样。

  1. 主题图编排

教师在选择好主题图素材之后,要根据课程开展顺序,对主题图进行编排,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主题图内容,实现主题图规划,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将各个主题图的内容与课程内容联系在一起,同时,教师要将编排主题图内容和顺序,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案例,将主题图教育与主题图案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主题图教学在实际课程中的效果。

  1. 将问题融入到主题图中

数学教师要清楚,主题图教学的本质是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过于注重图片质量是无必要的,在教学内容的开展中,主题图是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创新,教师要将教学问题融入到主题图中。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属性,带领学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问题与主题图相结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将几何体的性质一一罗列出来,将具体图片与导图相连,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结束语:

小学高段数学教师要顺应课程发展需求,合理的选择主题图相关素材,提高主题图质量,完善主题图设计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编排,保证主题图的教育质量,完善主题图教学方法,通过结合教学问题实现合理、深入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海霞.如何引导小学生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49.

[2]周志乾.用主题图搭建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间的沟通桥梁[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26.

[3]黄碧芬.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3):54-56.

[4]包巧兰.利用主题图辅助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初探[J].读写算,2020(3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