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联合用药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

吴珊

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635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联合用药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血管源性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30例只采用美多芭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干预后运动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只采用美多芭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幅度更大,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于只采用美多芭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应用价值优秀。

【关键词】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联合用药;美多芭;普拉克索


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类疾病,血管源性帕金森的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于老年人群之中,目前关于造成帕金森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具体病因仍然未有明确的解释[1],可能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氧化应激或是年龄增长机体老化等等。临床上对于帕金森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干预[2]。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共计6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样本对象,探究分析了联合用药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影响,现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血管源性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30例只采用美多芭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2--84岁,平均年龄为(73.4±8.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1岁--83岁,平均年龄为(71.4±7.3)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亲属均已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研究涉及内容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相关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血液系统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④亲属或是自身不配合、中途退出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只采用美多芭治疗:患者使用美多芭(生产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198),初始剂量为每次62.5mg,每日服用3次;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药物进行适当的加减,但每次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50mg。

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配合治疗:基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准文号:H20140918),初始剂量为每次0.25mg,每日服用3次;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药物进行适当的加减,但每次最大剂量不可超过4.5mg,美多芭的用法同对照组患者一致,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通过帕金森病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越低则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报告所设计的样本对象资料如患者的基线资料等情况均是经由统计学软件SPASS25.0进行统计计算和结果验证的,以百分比卡方对设计数据中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以T值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和验算;再通过P值的情况区分两组数据的对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干预后运动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只采用美多芭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幅度更大,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6周

治疗3个月

对照组

30

35.65±3.11

33.74±3.03

31.29±3.15

观察组

30

35.49±2.98

30.20±2.85

27.69±1.41

T

-

0.20

4.66

5.71

P

-

0.84

0.00

0.00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见,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于只采用美多芭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头晕

失眠

恶心呕吐

精神失常

发生率(%)

对照组

30

3

2

3

1

9(30.00)

观察组

30

1

0

0

0

1(3.33)

X2

-

-

-

-

-

7.680

P

-

-

-

-

-

0.006

3 讨论

作为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的血管源性帕金森,临床常常通过对患者脑中多巴胺含量进行补充的形式来治疗[3]。其中,作为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常用药物的美多芭可以补充患者脑中所缺少的多巴胺神经递质[4],但是采用美多芭此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异动症以及失眠恶心等不良反应,极大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实际疗效[5]。而作为常用的非麦角类多巴胺激动剂的普拉克索可以使患者的D2受体被激活,更有助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配合美多芭一起使用效果更好,且将长时间使用美多芭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降到最低[1]。根据本次的研究报告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更少,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综上,对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用美多芭与普拉克索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应用价值优秀。


参考文献:

[1]凌芳,杨期明,雷勇前,谢菊生.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sNFL、β-APP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08):515-519.

[2]张绿明,万志荣,韩旭,李继来,王培福.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影像学脑白质病变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0,33(05):371-374.

[3]杨海婷,尤和阳,杨晨,吴蕾,丁小灵.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及其与运动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3):2901-2907.

[4]翁国媚,莫俊宁,李又佳,黄燕.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内科,2020,15(02):195-196+213.

[5]李尤,高玉元,聂坤,马桂贤,张玉虎,王丽娟.血清生化指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05):49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