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发展,提升阅读质效

/ 7

关注 思维发展,提升阅读质效

——六年级上册 “阅读策略 ”板块教材解读

张胜兵 朱英辉 王安然 卢婷 徐琴红

四川省天府新区教科院附小 610213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过:“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在这里方是长进。” 可见,阅读质效的提高依赖于读书效率和质量。那么怎样读?质量从何而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的编排,就是在给学生教方法、讲策略,力图教会孩子们如何阅读如何思考,提升阅读质效。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
(一)强调国家意识:
统编语文教科书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同时把体现民族平等、团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江河山川的爱国意识编入其中,发挥语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二)强调阅读素养:
1.重视文体意识,建立较为完整的文体知识构建。
2.重视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质效。
3.重视课外阅读课程化。如设置专栏《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
(三)强调以生为本
1.选文编排更具儿童视野,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教科书中安排的《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强调学生在课内学法,课外自主、合作学习,重视学生主动交流阅读分享,由学法到用法的过渡。
二、阅读策略板块教材编排特点
(一)什么是阅读策略
《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当中提出: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了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者培养某一具体技能,经过慎重思考后采用的有目的的手段。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陈先云先生曾谈到: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体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对选择的阅读方法进行灵活调节,以达成阅读目的的手段。
我们认为:阅读策略是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或培养某一技能,经过慎重的思考后,面对新情境、新任务,能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修正理解的方向,以达成阅读目的的手段。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意图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分四个年级进行了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三年级的预测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自身的背景知识加以生活体验,对文本后面的情节、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推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验证自己的推测,在推测和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四年级的提问策略是指在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获对文本提出质疑,进行评论。五年级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是指从阅读需要出发,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把握阅读材料,并获得需要的信息。而有目的地阅读则指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来开展阅读活动,来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
三年级的预设和四年级的提问,是在为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作铺垫,除了教材编排的阅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用到的联想、想象、旁批、略读等等方法,都是在为六年级进行有目的地阅读作支撑,可见,有目的地阅读是对小学六年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三)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

1.编排规律螺旋上升,层层递进:

我们知道,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阅读教学是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阅读策略单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阅读策略单元采用的编排规律是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的阅读体验从模仿到发现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编排特点更加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阅读策略。
2.学习任务更集中,功能性更强。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文章,各有侧重地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第一篇《竹节人》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三个不同的任务,运用不同方法来阅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根据不同内容来选择不同方法阅读。第二篇《宇宙生命之谜》在于其用批注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带着一定的阅读目的进行阅读的思维过程,它的目的指向具体地教方法给学生,怎样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第三篇《故宫博物院》提供了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的问题,来进行阅读综合实践与运用。三篇课文,各有其突出的教学目标,各有训练的重点,并且都有集中的训练运用,加之整个单元以群文的意识围绕有目的地阅读展开教学,让学生实实在在掌握阅读“工具”。


3.方法更为多样,前后文联系更为紧密。
本册教材一、二单元所涉及的阅读方法是想象,还原文字的画面感体会情感;三单元设计了有目的地阅读,是在对前面涉及的阅读方法进行综合回顾;四单元和七单元要发挥想象;六单元要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八单元要借助相关资料加深对文本理解,都是在有目的阅读基础上的巩固和延伸。
4.教学内容更为聚焦,循序渐进。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单元整组的形式独立编排四个阅读策略学习内容,并设计了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单元,使阅读策略课程内容变“随意安排”为“精心设计”,变“零散植入”为“整体推进”,变“有要求无载体”为“内容详实有体有系”,让单元目标更加凸显,让单元课程内容更加集中、更为聚焦,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避免教学内容冗杂、泛化甚至“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等方面的问题。
以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为例:从单元导语到单元内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到课后练习,到《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都聚焦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内容,一以贯之,凸显了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
5.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因施教。
本单元三篇课文,体裁不同,各有侧重。第一篇记叙文《竹节人》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三个不同的任务,运用不同方法来阅读课文。第二篇科普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在于用批注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位同学根据带着一个给定的阅读目的,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的思维过程,课后题中还设定了三个有目的地阅读的课内迁移活动。第三篇《故宫博物院》则是由三则材料组成,提供了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的问题,来进行阅读综合实践。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初步感受,到具体指导,再到放手实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完成了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学习实践活动。

三、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目标


总目标: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和综合运用的好习惯。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竹节人》






2

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关注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2.在字词句的赏析中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感受童年的美好与快乐。

3.通过比较,感受叙事文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4.体会简易的传统玩具中暗藏的智慧,感受简单的物质条件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5.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个老师的故事.体会老师的可爱与可亲,感受童年回忆的温馨与美好。




《宇宙生命之谜》



2

1.结合阅读提示和批注,学习如何带着阅读目的边读边思考。

2.初步尝试自主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




1

1.能根据阅读任务,自主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提取信息并整合信息。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及特点,尝试依据家人的意愿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

3.感受故宫博物院特有的文化价值,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2

1.写清楚某种具体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心得和体会。




语文

园地



交流平台




2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4.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和综合运用的好习惯,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但我们团队讨论认为:

《宇宙生命之谜》采用旁批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了阅读思维的过程,涵纳了更多的阅读方法,可以作为阅读策略教学的“例文"来教。《竹节人》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可以放在习得阅读方法之后进行,《故宫博物院》旨在运用阅读策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所以,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三篇文章的教学顺序重新进行了编排,我们决定先上《宇宙生命之谜》,先将方法教给学生,再进行《竹节人》《故宫博物院》的教学。

另外,本单元还有一篇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这其实是对《竹节人》一课的延续,所以我们安排在讲授完《竹节人》后让学生体会了玩具的乐趣来进行习作。同时,语文园地的词句段练习,涉及到的两个题,则分别在完成《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后,进行小练笔。


四、有目的地阅读教学策略

我们综合考虑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遵循教材编排特点,从整体构架单元教学、课内外结合、突出语文实践能力方面设计教学策略。(一)务本求源策略: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能力训练为关键点。

读懂导语:单元导语”首先通过杨绛先生的一句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导入,这样的主题设定,既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的学习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运用阅读策略“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时,感受到带着不同目的、去不同“人”家里“串门儿”寻找秘密、线索的趣味。这样的设计,较之以往的语文教科书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言简意赅,指向明确,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要求。
在单元内课文的前面,一般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语句,为学生的阅读尝试提出要求,提示方法。两篇精读课文,将文前的“学习提示”与课后题相结合,展示了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策略;一篇略读课文,迁移运用这个策略。三篇课文尽管训练重点不同,但是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帮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实现有目的地阅读。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以对话框的形式,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学习策略进行交流、分享、总结,引导学生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用好旁批:以《宇宙生命之谜》为例,以旁批的形式详细呈现阅读思维过程,作示范。目的是提示实现阅读目的的多种阅读方法:浏览、圈画关键词句、细读重要部分等。

如文中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有条理的方式,那我们就可以借助提示,抓住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这四个关键词语,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得出阅读策略:借助提示,圈画关键词的方法。圈画关键词,可以很快把握住整段话的意思,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帮助。第4自然段讲了六大行星的状况,通过归纳,提取出关键信息:水星、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得出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在某些信息量特别大的段落,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对于达到阅读目的尤为重要。

用好练习: 以《宇宙生命之谜》为例,课后题1为解决阅读任务总结了有效的阅读策略。首先把文章读通,然后边读边归纳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再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重点阅读和“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相关段落,有的段落和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通过筛选,最后找到相应答案。此外,还教给学生遇到不准确的信息时,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课后题2首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认真审题,也就是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如第一个问题中的关键词是“怎么判断”,那么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到和“判断”相关的段落即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判断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排除五大行星。再根据理论猜测火星可能有生命,接着对火星近距离观测,然后根据因素推论和着陆取样的分析。得出火星表面也没有生命存在的结论。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是一步步进行排除,是有先后顺序和步骤的。

利用好这两个习题,归纳、总结进行有目的阅读的策略,利于接下来开展《竹节人》和《故宫博物院》的教学。
(二)整体构架策略:尊重认知规律,遵循编排特点,注重统整融合。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已经逐步开始设计“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从“预测”到“提问” “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各项能力有层次、有梯度的进行安排,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逐步提高,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灵活地使用阅读策略。

本单元教材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一篇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要求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阅读目的有层次,有梯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策略。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达到高效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达到高效阅读,学有所获,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对这三篇文章进行了整合与利用,根据三篇课文不同的训练点,将《宇宙生命之谜》作为重点研读的课文,在《竹节人》一课中将“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恰当阅读方法”这一阅读策略进行巩固,在《故宫博物院》一课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三)拓展运用策略:以一篇带多篇,从群文到整本,聚焦思维品质。

教学名师李镇西曾经说过:“阅读教学时,要引出学生的质疑,从而得到深入分析文章的目的。”有目的地阅读就是在问题引领下,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

为了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策略运用起来,我们给学生推荐了三篇类似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斗纸蛙》《什么样的行星宜居生命》《走进卢浮宫》,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三篇文章的拓展是对课内运用的体现。

篇目

阅读内容

篇目

阅读内容

阅读策略

《竹节人》

1、如何制作玩具。

2、玩耍玩具的乐趣。

3、有关老师的故事。

《斗纸蛙》

1、如何制作纸蛙?

2、玩耍纸蛙的乐趣所在?

勾画圈点相关内容;浏览、跳读无关内容

《宇宙生命之迷》

1、如何判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

2、人类是否可能移居火星。

《什么样的行星宜居生命》

1、行星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2、根据条件,如何判断?

抓关键词句、分析

《故宫博物院》

1、为家人设计游览路线。

2、选择一两个景点为家人介绍。

《走进卢浮宫》

1、藏品的数量?

2、文化、艺术、社会价值所在?

3、如何将卢浮宫介绍给人们?

精读相关部分、圈划重点、综合运用


同学们在阅读《什么样的行星宜居生命》这篇时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特别的感兴趣,于是孩子们自发的找到了《生命简史: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这本书来进行共读,达成了我们最初设定的由单篇向群文再到整本书阅读的初衷。

同时我们设想在六年级各班开展“有目的地阅读”读书分享会,在孩子们前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制定了读书会方案,在读书会上会就孩子们最喜欢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1、人类的祖先是鱼还是猿? 2、人类是从哪里开始走向世界的?孩子们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形成了两个独立探究的小组,带着问题,深入到文本当中去寻找答案。同时,联想到如今科幻电影的发达,但是它们只是人类的空想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呢?我们还会给孩子们观看电影《2012》,并书根据书中论据展开“人类灭绝将会以怎样形式进行?”的讨论,极大程度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加深了孩子们对科学小品文的理解和认识,以此达到,“有目的地阅读”在课内的得法,迁移课外的目的!学生学会了围绕问题展开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从单篇中学习方法再迁移到群文阅读当中,最终使得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受益,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也是作为老师开展读书交流的初衷。


(四)读写共进策略:以生活为源泉,以课文为范文,小练笔与集中写结合。

结合单元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我们在教学《竹节人》时,根据玩竹节人有趣的环节,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以“校园流行××热”为题,如“漫画热、空竹热”等引出孩子们的思绪,引导学生将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

通过这样读写双向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将习得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拓展到更多的课外阅读与习作中去。


五、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理念

我们采用的作业设计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原则,同时也要进行“双增”,一是要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类文阅读、好书推荐),二要增强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积累(例如课前预习、课中梳理和课后总结)。

同时,在作业设计时我们思考还应该要遵循以下规律:

1、聚焦课堂:重视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我们注重课堂效率,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时间,力求在课堂练习或是课后服务阶段完成作业,比如我们在课中练习设计了语文园地的一、二题作为作业,就是为了聚焦于课堂,进行小练笔。

2、整体考虑:我们从整体出发设计了前置作业单、课中练习单、课后练习单,周末作业练习,既有对以前阅读策略学习的复习、也有课中的及时梳理,同时学完之后也有对策略单元的整体回顾。(例如前置作业单第一题、课中作业第一、二题和课后的单元回顾)

3、注重融合:在设计上,我们设计了有基础知识练习,也有策略方法、读写结合的练习,注重学科内知识要点的融合;同时,我们安排了诗配画练习,这是语文学科和美术审美素养的结合;我们还设计了有类文阅读、好书推荐,这与单元结合做到课内外的融合。

4、注重实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孩子引入了三篇类文的学习,同时在课后设计了类文阅读,在周末综合实践类作业中进行好书推荐、电影赏析,就是力求课内学法课外用法。

(二)具体设计

前置作业单

孩子们好,这一个单元我们将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吧。

1、自主预习

自主阅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结合以下问题,思考你会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

(1)读《竹节人》,思考:如果这篇文章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你会怎样进行阅读?

(2)读《宇宙生命之谜》,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你会怎样进行阅读?

(3)读《故宫博物院》,如果请你为家人计划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你会如何进行阅读?

2、基础过关: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斗竹节人,在小时候可是风靡( )全班的新鲜玩意儿。

(2)竹节们像一个个壮士,叉( )腿张胳膊( ),威风lǐn lǐn( )。一时间,课桌yǎn( )然变成了一个个叱( )咤( )风云的战场。

(3)银河系对于宇宙来讲就是cāng hǎi yí sù( )。

(4)yǎng 气对于生命的存在极为重要,而且火星上没有

cí( )场,因此无法dǐ yù( )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鉴于这些,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课中练习单

课堂回顾

孩子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设计了不同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不同你选择的阅读策略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除了本册书讲到的阅读策略以外,我们以前还学到过哪些有用的阅读策略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可选作)

课堂练习(小练笔)

1、读语文书P51页关于写人对某件事入迷样子的句子。读后写一个类似的场景。

2、读语文书P52的句子,结合所给话题,选择一个,用上所给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如果你是故宫的导游,请你选择故宫当中的一两个景点,向游客介绍介绍。(可选做),介于学生的认知也可任选景点










课后练习单

单元回顾

在阅读三篇文章时,我们带着课前的问题走进文本,发现和问题相关的部分我会进行仔细阅读,和问题无关的部分我会浏览一下就结束。读到重点的部分时,我会在相关的文字旁进行批注,然后圈点、总结、归纳,直到达成自己的阅读目的。这样,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

诗配画


61721f484b3f5_html_8937ff6659256f42.gif 成《春日》的默写,如果你能根据诗意在下面的方框中画一幅美丽的画作那就更棒了!(可选作,课内默写完成好的可以不再默写;不善于绘画的可以不绘画)

春日 ( )代( )

胜日寻芳泗水滨,


类文阅读

什么样的行星宜居生命

到目前为止,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但科学家相信:在宇宙中凡是具有生命诞生条件的天体上,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必须先要寻找到与地球类似的宜居行星。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借助开普勒望远镜确认首颗位于太阳系外、处于宜居带内的行星。这颗被命名为开普勒-22b的行星体积约为地球的2.4倍,表面温度约为21℃,这个温度适宜生物生存。此外,这颗行星上还可能有液态水。这是目前被证实的在大小和运行轨道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也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每290天围绕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一圈。

也许你会问,开普勒-22b是宜居行星吗?宜居行星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④首先,宜居行星必须是类地行星。太阳系有两类行星:一类叫类地行星,一类叫类木行星。类地是具有岩态表面,类木行星具有气态表面。对于地球生命来说,类木行星不适宜居住,因为它是气态的,生命没有落脚点。目前科学家还不确定开普勒-22b这颗行星的组成主要是岩石还是气体或液体,因此不能确定它就是类地行星。如果它不是类地行星,就更谈不上是宜居行星。

⑤其次,这个行星必须与地球大小相似。如果行星太小,会因为引力太小而使大气四散逃逸,还会留不住足够的水。行星太大了也不行,因为太大的行星会把过多的氢气、甲烷和氨气留下来,同样使生命无法诞生或生存。

⑥再次, 。在行星科学中,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称为宜居带。例如,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气温,使水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表之上。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刚刚好。天文学家计算的结果表明,如果地球的轨道比现在的实际轨道只要小5%的话,那么在地球形成的.早期阶段,就会发生无法控制的温室效应,就像现在金星上那样,地球上的高温将会把所有的海洋都蒸发干净。如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再大1%,那么地球上早在20亿年以前,就会发生无法控制的冰川作用,就像现在的火星那样,所有的海洋全部冻结起来,地球上的温度将会处在-50℃。那样的环境不可能演化出任何生物来。开普勒-22b围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母恒星旋转。这颗恒星发出的光比太阳光弱大约25%,因此那里的宜居带要比太阳系里的宜居带更靠近恒星一些。另一方面,开普勒-22b到恒星的距离又比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近了大约15%,恰好使它舒舒服服地落在了宜居带中。因此,如果新行星的性质与地球相似,液态水就可以在那颗行星的地表上长期存在。

⑦但仅仅满足上述条件,宜居行星上就一定满足有生命的条件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人类找到宜居行星,这颗行星的自转角度是多少?拥有怎样的大气?表面由什么物质构成?是否拥有类似地球的陆地和海洋?这些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

1.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⑥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本段内容的语句。

2.阅读第④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目前科学家还不确定开普勒-22b这颗行星的组成主要是岩石还是气体或液体,因此不能确定它就是类地行星。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2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开普勒-22b有可能是宜居行星。

B.第⑤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不仅而且。

C.文章④-⑥段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D.如果开普勒-22b的性质与地球相似,液态说就一定会在那里的地表上长期存在。

4.第⑦段中一系列的问句启迪我们

天府新区教科院附小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周末作业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稀薄 薄饼 薄荷 金箍棒 卡住 紫禁城 鳌头 攒着 挨揍 偃月刀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fēng mǐ fú shè tǔ rǎng dǐ yù chì zhà

( ) ( ) ( ) ( ) ( )

jīn ɡū bànɡ gān zào chù lì sù mù wēi fēng lǐn lǐn

( ) ( ) ( ) ( ) ( )

1.这块yǔn shí( )看起来就像一个铁ɡē dɑ( ),虽然样子很丑,但是很有研究价值,也许科学家们能从中jiē kāi( )宇宙生命神秘的面纱。

2.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怨恨和jǔ sànɡ( ),而要迎难而上,当我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时,就能深刻地ɡǎn wù( )到拼搏后的喜悦。

三、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风糜全班 心满义足 窘然不同 ( )

2.叱诧风云 虎视耽耽 烟雾燎绕 ( )

3.别出新裁 鳌战犹酣 多资多彩 (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改为双重否定句)

3、检验一项改革措施的合理性关键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修改病句)

4、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五、积累运用

(1)默写《春日》

(2)春天来了,小明看见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柳枝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他会吟诗:

(3)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诗句有:①

六、阅读。

景德镇的瓷器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这四大特点而名扬四海。你如果到过景德镇,逛过琳琅满目的瓷器市场,一定会被品种齐全、色彩艳丽的各种瓷器所吸引。

你看,那典雅素净的青花,色彩艳丽的粉彩,万紫千红的古彩,五彩缤纷的彩虹色釉和似鸡血初凝的祭红……,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还有那被称为“色中之王”的“三阳开泰”更引人注目。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这里的瓷器不但色彩美丽,而且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有配套的日用瓷、礼品瓷、文具瓷,还有工艺精美的装饰瓷和小巧玲珑的旅游瓷等。日用瓷中,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青花梧桐餐具上有精心描绘的山、水、路、桥、楼台、亭阁、树木、庭院、小鸟和人物等,一应俱全,恰似一幅壮观的山水画。不论是在宴会席上,还是在家庭餐桌上,摆上它就会给饭菜增添色彩。青花玲珑餐具更加惹人喜爱,它四周是由米粒形状的圆形孔眼构成的。它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有着明晰优雅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玉一般的质地美。

景德镇的瓷器曾经多次夺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为祖国赢得了不少荣誉。

1.填空。

(1)本文主要从 这两个方面介绍了景德镇的瓷器。

(2)青花梧桐餐具的特点是 ;青花玲珑餐具的特点是

2.景德镇瓷器能够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七、综合类作业。

1、好书推荐《生命简史:从宇宙文明到人类起源》《时间简史》

2、电影赏析《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