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包虫扶贫培训对护理工作者与包虫患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牧区包虫扶贫培训对护理工作者与包虫患者

知识改善满意度的比较

张晓娇 邱琴 刘超 刘同丽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北京 100071

摘要:目的:通过对牧区肝包虫病患者的筛查救治,针对培训后护理人员与包虫患者知识改善满意度的比较,进一步总结牧区肝包虫病特有的护理特点。方法:选取帮扶单位同德县人民医院,结合扶贫安排,实施护理健康宣教、围手术期评估及肝病专项护理,培训护理工作者60名,筛查并宣教包虫病例80例,以医院护理工作者及包虫患者知识改善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表双语发放填写完毕后进行统计。结果:60名护理人员“较大改善”、“改善”、“一般”、“无改善”占比为52%、31%、11%、6%,80名患者占比分别为66%、27%、6%、1%。结论:牧区护理有其自身特点,应尊重民族信仰及习惯,同时牧区患者培训后知识改善满意度普遍较高,相比护理人员知识改善满意度更好,表明对患者扶贫宣教的工作更迫切。


肝包虫病是草原牧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在青藏高原地区,因为藏族同胞特有的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又存在其一定的地区特点。高原牧区的肝包虫病发病率在3.1%31.5%[1],因为牧区自身生活特点、旅游交通改善及筛查体检增多等原因,近年检出率似呈增多趋势;另外,高原牧区包虫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乙型肝炎、结核病、性病等情况;因此,牧区地区的肝包虫病护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本团队因包虫病帮扶项目在青海省开展了下乡筛查及救治工作,特将护理特点部分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选取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人民医院筛查病例80例,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1172岁,平均44岁;均为藏族;诊断囊性包虫53例,泡性包虫27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水平A级54例,B级18例,C级8例;包虫合并乙肝46例,其中同时合并梅毒26例。

1.2 护理方法 结合扶贫筛查活动安排,实施健康宣教、围手术期评估及肝病专项护理。其中:健康宣教包含针对牧区医疗护理工作者进行课件讲座辅导培训及牧区包虫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围手术期评估及肝病护理包含针对病区护士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指导、生命体征观察及各类留置导管换药细节等,针对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宣教、双语手册发放及饮食运动睡眠营养等专项指导。


1.3 评价方法 针对医院护理工作者及肝包虫患者知识掌握改善满意度进行评价。知识掌握改善满意度包含与培训前相比“较大改善”、“改善”、“一般”、“无改善”四个选项;评价表由辅助翻译人员翻译后用藏汉双语版发放,填写完毕后由专人收取并进行统计。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7.0 进行数据分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加护理人员培训共60名,针对知识改善满意度中“较大改善”、“改善”、“一般”、“无改善”分别为31名、18名、7名、4名,占比为52%、31%、11%、6%;另外宣教培训包虫患者80名,改善满意度中“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为53名、21名、5名、1名,占比为66%、27%、6%、1%。两者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牧区患者培训后知识改善满意度普遍较高,相比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改善水平有更大变化。


3. 讨论

高原牧区包虫病因地理条件、自身生活习惯、民族传统等原因流行,但近年随着国家大力扶贫攻坚及互帮互扶,防控救治有了很多成绩。我们在整体帮扶过程中体会到以下护理救治特点:

3.1 不能全盘照搬理论条框,必须尊重藏区民族习惯

藏区牧民淳朴厚道,但有其自身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信仰。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要求牧民完全放弃原有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是不容易的。比如当地不经煮熟直接风干吃牛羊肉的习俗,就带有其适应干旱气候的特点,煮熟做成腊肉的做法在当地来看完全不方便;又比如藏民应用青稞面做成糌粑,并时常有用牛粪擦拭碗盆的现象,亦是由于方便易得而非完全不愿意追求卫生;当然,在水电交通条件已大为改善的今天,至少传递并使得铭记勤洗手、吃熟肉的理念,是今天牧区护理的重要要素之一。另外,我们医护团在下乡实践中发现,牧民虽然对医护很尊重,但是具体需要手术的时间、地点及执行人员,他们都会完全遵从于当地活佛的指示,因此不能单纯以医疗原则强求牧民的实际救治,而应该极大程度的尊重民族习惯和民族信仰。


3.2 护理知识理念传递宣教比单纯技术帮带更为重要

在同德县人民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单纯技术的帮带固然需要,但一定程度上改善固有的传统陈旧理念,显得更为重要。如消毒隔离的护理、职业暴露的防治流程以及对整体护理概念的认知,都既能够帮助到医院护理人员自身的防护,又能够反过来加强对患者作出更好的服务[2]。对患者的宣教培训同样存在该问题,单纯诊病发药,可能只在一定范围内治疗了疾病,但并不能长久的改善自我护理,所以改变他们生活中非信仰方面的生活保健理念,如一定程度的远离生肉、手卫生消毒、固定时间范围的体检安排、遇到不适及时就诊的习惯等,仍然比单纯发现包虫病以后再救治更有防控的意义。当然,包含对牛、羊、狗等动物的除虫、免疫、管理等工作,保护好水源,也是比单纯技术帮扶更有意义的体现之一。


3.3 与护理专业人员培训相比较而言对患者扶贫宣教的工作更迫切

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总体的知识改善满意度普遍较高,这固然与他们本来零基础提高的空间大有关,但相比较护理人员的工作属性,数据仍然表明,包虫病患者更为迫切需要这些健康知识。因此,无论是义诊宣教、知识传递还是卫生帮扶,无论是面对面交流,还是图片手册发放,都更应面向具体的包虫病患者,以及他们的亲属朋友,对他们加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知识教育,加强治疗有效性及政策经费扶持力度的告知范围,甚至个性化的护理服务[3],总会进一步改善就诊率,提高诊治的满意度。相比较而言,牧区藏民们缺医少药,更缺乏健康理念的支撑。所以,相比起来,对他们的扶贫宣教工作更为迫切。


在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大力支持下,牧区群众一定会享受到更为有效的医疗救治服务,而护理帮扶工作也一定要结合牧区自身的特点,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


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 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2015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14(04):253-264.

[?] 高晶,马洁,洛桑达瓦等. 护理延伸服务对西部地区肝包虫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 中华护理教育2018, Vol 15(3): 191-195.

[?] 刘勉,宋慧娜,何露斯等. 个性化护理对藏区肝包虫患者疾病认知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J] . 武警医学 2017,Vol 28(8): 857-859.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 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14(04):253-264.

2[?] 高晶,马洁,洛桑达瓦等. 护理延伸服务对西部地区肝包虫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 中华护理教育2018, Vol 15(3): 191-195.

3[?] 刘勉,宋慧娜,何露斯等. 个性化护理对藏区肝包虫患者疾病认知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J] . 武警医学 2017,Vol 28(8): 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