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的眼外伤救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3

县级医院的眼外伤救治分析

何静 吴燕 张雪 罗燕飞 蒋燕 何静通讯作者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某县级医院收治的眼外伤患者,了解其受伤原因及特点,分析眼外伤救治与国内水平的差距,探讨眼外伤救治落后的原因,加强眼防护的宣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7月成都某县级医院39例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原因及类型、视力损伤、治疗后视力恢复等特点,对治疗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外伤患者以男性为主,成人比例大,工作中受伤概率大。眼外伤患者通过治疗,视力可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眼外伤应予以急诊救治,但仍会引起严重视力损害,应做好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教育。

关键词:县级医院;眼外伤;救治分析;预防

Analysis of eye trauma treatment in county-level hospitals

He Jing Wu Yan Zhang Xue Luo Yanfei Jiang Yan He J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angliu Distric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West China Airport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ye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in a county hospital in Chengdu,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injury, analyze the gap between eye trauma treatment and the domestic level, discuss the reasons of the backward treatment of eye trauma,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eye protection.Methods The gender, age, occupation, cause and type, cause of injury, visual injury and visual recovery after treatment in January 2019 to July 2021,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eye trauma were mainly male,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f adults and a high probability of injury at work.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ye trauma, the vis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Conclusion Eye trauma should be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but it can still cause serious visual damage. Prot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safety education.

Key words: county hospital; eye trauma; treatment and analysis; prevention


眼外伤是由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眼外伤根据外伤的致伤因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机械性眼外伤通常包括挫伤、穿通伤、异物伤等;非机械性眼外伤包括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眼外伤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对眼外伤的救治 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7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急诊收治眼外伤患者 39例(39眼)。 纳入标 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眼 外伤,(2)无合并其他相关疾病;(3)受伤前无眼部疾病史。 排除患有其他可能对视力造成影响的疾病。

1.2方法

回顾入组病例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史、诊断、治疗经过及出院记录等内容, 对39例眼外伤患者的职业、致伤因素、受伤类型、视力、治疗方法、预后等信息进行分析。 视力恢复定义为比伤后视力提高三排(E字表)。

2.结 果

2.1 一般情况

纳入39例(39眼),年龄 3~77岁,其中<18岁5眼(12.82%),18-50岁19眼(48.72%),>50岁15眼(38.46%)。男 32 眼(82.05%),女7眼(17.95%)。职业:农民9眼(20.08%);工人20眼(51.28%);职员5眼(12.82%);学生5眼(12.82%)。

2.2致伤因素

树枝弹伤3眼(7.69%),木材击伤4眼(10.26%),铁器击伤16眼(41.03%),殴打击伤3眼(7.69%),其他生活物品击伤8眼(20.51%),易爆物品炸伤2眼(5.13%),气枪子弹伤1眼(2.56%),石块弹伤2眼(5.13%)。

2.3受伤情况

外伤类型分类:眼球挫伤16眼 (41.03%),眼球穿通伤21眼(53.85%),其他外伤(化学伤、复合伤、未明确伤型损伤)2眼(5.13%)。 按眼部受累组织情况分类:眼睑2眼(5.13%),角膜21眼(53.85%),前房16眼(41.03%), 晶体7眼(17.95%),玻璃体3眼(7.69%),视神经1眼(2.56%)。合并两种以上组织受伤10眼 (25.64%)。

2.4 视力受损情况

39眼中治疗前视力受损32眼,损伤构成比为82.05%。角膜21眼(53.85%),前房16眼(41.03%), 晶体7眼(17.95%),玻璃体3眼(7.69%),视神经1眼(2.56%)。合并两种以上组织受伤10眼 (25.64%)。治疗后视力 恢复27眼(84.38%),治疗后视力无好转5眼(15.63%)。


表:治疗前后视力损失情况表

治疗前

治疗后

合计

视力受损

视力恢复

视力受损

5

27

32

视力未受损

0

7

7

合计

5

34

39


3.讨论

严重的眼外伤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报告 1568 例眼外伤,致盲率为 35%~70% [1]。一旦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失明,也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因此,认识眼外伤的致伤因素、临床特点,及时有效地处置和预防至关重要。

3.1致伤特点

本组儿童眼球穿通伤资料显示,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57:1;男性眼外伤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工作性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关系。 由患者的年龄来看,中壮年18-50岁为眼外伤的多发 期 ,占48.72%。这是由于中壮年在社会生产及家庭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由致伤环境和致伤因素来看,眼外伤多发生在工作场所。致伤物主要是树枝、木材、铁器等,

3.2治疗

本组入选病例分为三类:钝挫伤、穿通伤、异物伤。其中钝挫伤以角膜挫伤、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挫伤等为主。治疗上予以抗炎、止血、双眼制动、半坐卧位休息等。穿通伤及异物伤予以手术治疗,一期行角巩膜裂伤清创缝合、异物取出,存在晶体破裂者,一期摘除晶体。术后予以抗炎等对症治疗。 县级医院未能开展玻璃体切除、眼眶修复、视神经减压术等有一定难度的手术,故仅能完成一期缝合及异物取出等紧急救治手术。若患者需二期玻璃体切除治疗、需行眼眶修复及视神经减压等治疗者,需转上级医院治疗。这与县级医院缺乏医疗设备及技术落后相关。

治疗中使用SBAR沟通模式(即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正确的信息,使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系统的传递,减少不必要的沟通紊乱。运用SBAR沟通模式交班可以增强护士对眼外伤患者诊断及病情的掌握效率、 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适宜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2]

在健康教育中应用Te a c h b a c k模式,指让患者能够在护理人员 关心的情况下对自己在健康教育中掌握到的相关健康知识进行复述,反馈给护理人员。此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3]

3.3预防

一旦发生眼外伤,势必会导致或轻或重的视力损伤,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所以眼外伤预防、宣教至关重要。预防工作需考虑人群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等。对于儿童,应联合学校,对家长及儿童进行双向宣教。教育家长及儿童在家中和从事危险活动中可能造成对眼睛的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此外,促进儿童在有高眼外伤风险的活动中使用适当的防护眼镜有助于预防眼外伤的发生[4]。对于成人,应联合社区,结合广播、宣传画、会议、走访等形式进行宣教,宣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眼睛的保护措施,强调眼外伤的损害。无论儿童还是成人,眼防护镜的保护作用不容忽视。太阳镜或相关镜片,都能提供保护,还能预 防电光性眼炎、角膜异物等,建议危险活动及工作中随时佩戴,同时也应防止眼镜带来的损伤

[5]


参考文献

[1] 徐建锋,王雨生. 我国大陆地区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状况 [J]. 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069-1076.

[2] 钟文静, 刘荣娇, 肖惠明. SBAR沟通模式在眼球穿通伤急诊患者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 眼科学报,2019,34(4):237-241. DOI:10.3978/j.issn.1000-4432.2019.08.02.

[3] 陈素珍,刘荣娇,肖惠明. Teach back模式在眼球穿通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眼科学报,2020,53(6):418-421. DOI:10.3978/j.issn.1000-4432.2020.06.04.

[4] Brophy M, Sinclair SA, Hostetler SG, Xiang H. Pediatric eye injury-related hospital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2006 Jun;117(6):e1263-71. doi: 10.1542/peds.2005-1950. PMID: 16740824.

[5] Raynor LA. Eye protection for anglers[J]. N Engl J Med,1982,307(15):954.


作者简介

何静 1990.07.19 女 本科 医师 临床眼科 870965153@qq.com

吴燕 1980.05.21 女 硕士 副主任医师 临床眼科 513472087@qq.com

张雪 1988.02.25 女 本科 主治医师 临床眼科870965153@qq.com

通讯作者:

何静 1990.07.19 女 本科 医师 临床眼科 8709651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