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食品认证存在问题和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发展绿色食品认证存在问题和 建议

吕巧玲

宝鸡市凤翔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宝鸡凤翔 721400

摘要:针对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在绿色食品发展和检测认证中存在较多问题,提出建议。

一、我区种植业农产品认证现状

宝鸡市凤翔区位于关中西部,年平均气温11.5℃,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秋湿热多雨,气候适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全区在大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等为日常工作重点。

2016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2017年“凤翔苹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018年创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019年“凤翔苹果”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0年“凤翔虢王红薯”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截止目前,全区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农产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个。“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保护总面积达10多万亩。

二、绿色食品认证存在问题

1、高需求与低投入

生产绿色食品要求禁用或限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因而要求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如土壤生态培肥与地力维持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环境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技术等与之配套,同时还要有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绿色技术还非常缺乏,绿色生产资料也为数不多,而且价格较高。

作为从事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资料的企业,为了面向市场求生存,因而出现了一些过于追求效益而急功近利的现象,有时不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也推向市场,生产者用后效果不明显,只能退而使用传统技术以及高效但也高残留的生产资料,从而影响绿色食品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

2、高成本与低收益

目前我国生产绿色食品的成本较普通食品高,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高,对土壤、温度、水气以及品种等要求严格;(2)在生产过程中,要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而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产量;(3)申报绿色食品必须由有资质的省级检测机构对产地环境的水、土、气以及产品的品质、包装、运输等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获得认证。因此,一个绿色食品标志从申报到认证要花费不菲的费用。以上因素决定了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相对比普通产品要高。

但在市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绿色食品不能获得与生产投入相匹配的价格,致使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与普通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绿色食品生产在收益上没有明显优势,成本却要远高于普通产品,必然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最终将影响绿色食品的发展。

  1. 高标准与低认知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但是,人们对绿色食品从思想认识上有些偏差。作为生产者,多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我国以产量目标为主的农业生产对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阶段,虽然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重要性,但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对发展绿色食品缺乏应有的认识,当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施用化肥、农药发生冲突时,农民选择了提高产量而施用化肥、农药,却放弃绿色食品。这种现象不仅在普通农户中表现相当突出,在一些生产大户中、甚至在一些绿色食品挂牌生产基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如滥用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激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影响食物安全的新隐患。

在消费者方面,当前不少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以致认为地里长的绿色庄稼和蔬菜都是绿色食品。还有的认为凡是天然或野生的就是绿色的,如野菜等。其实,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无污染既指生产过程中的无污染,也包括产地环境的无污染,如果产地环境很恶劣,即时生长在野外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野菜也不是绿色食品,甚至还有可能因毒物聚集而无法食用。

4、高热情与低保护

“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目前,生产者和经营主体都热衷于申报绿色食品标志,管理部门也能够集中精力于前期的考核与标志审批,在前期申报过程中积极性高,热情高。对已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基地,没有及时进行跟踪监测、检查与后续管理,产品质量有所下降,有的产品甚至达不到绿色食品要求。有的企业为获取眼前的利润而在绿色食品认证过期后不申请续证却继续使用过期标志。因而造成了绿色产品市场的混乱局面,消费者真假难辨,进而损害了真正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也将从根本上制约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

  1. 发展绿色食品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形式如广播、电台、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各种媒体舆论工具,向社会进行宣传,强化人民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加深社会对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关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全民族绿色意识,倡导绿色食品消费新观念,从而促使消费主体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增强绿色消费能力和活力,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绿色需求。

其次应加强对绿色食品标识的宣传力度,使市民多掌握有关绿色食品及其标识的常识,充分认识绿色食品,能辨别真假。还可设投诉或举报电话等,使不法分子无可逃遁,让最广大的消费者成为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督者和行动者。

  1. 做好长远规划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能简单地靠生态和资源优势卖天然产品,竭泽而渔,透支未来,而是要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延长绿色食品的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一个地方发展绿色食品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详细的发展规划,要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考虑本区域以及与周边环境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市场趋势,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确定发展绿色食品的发展目标。

3、适当政策倾斜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生产,并采取实际的政策措施,从资金倾斜、科技投入、价格保护等方面扶植绿色食品发展;应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及资金补助,让绿色生产企业真正得到实惠。重点扶持有实力和科技含量高的生产企业,加快生产和开发高、精、尖的绿色食品,通过规模效应带动绿色食品发展,使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解决绿色食品生产者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等的矛盾,提高企业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另外,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部门加快研制出更多的绿色技术和生产资料,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要。

4、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绿色食品的认证和监督管理机制,不要让企业认为申报成功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检的形式检查市场上流通的绿色食品以及生产或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等,对查到非法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或企业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以形成规范化管理。其次,要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问题,要依据制订的绿色食品的生产规程,督促、检查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组织绿色食品有关政策法规、生产规程等的培训工作,提高和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未来发展[J]. 刘宇.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09)

[2] 王予波:抓政策、抓主体、抓项目、抓协调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J]. 张昉,冯稚进.  云南农业. 2021(03)



6182547d57d01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